[發明專利]一種復合菌群及其在Cr(VI)污染土壤修復中的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23562.9 | 申請日: | 2017-03-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34184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21 |
| 發明(設計)人: | 廖騏;丁春連;柴立元;楊志輝;閔小波;顏旭;唐崇儉;李青竹;王海鷹;楊衛春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N1/20 | 分類號: | C12N1/20;B09C1/10;C12R1/40;C12R1/01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 |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復合 及其 cr vi 污染 土壤 修復 中的 應用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復合菌群及其在Cr(VI)污染土壤修復中的應用。所述復合菌群包含保藏編號為CGMCC No.3052的Pannonibacter phragmitetus BB菌、保藏編號為ATCC No.700550的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菌和保藏編號為ATCC No.700007的Pseudomonas putida F1菌。當pH值為9,三種菌接種配比為1:2:1時修復效果最佳,2天內可將不同來源、理化性質不同的土壤中浸出的可溶性Cr(VI)全部還原為Cr(III)。該方法具有操作簡單,還原效率高、效果穩定,抗沖擊力好,成本低等優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環境微生物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復合菌群及其在Cr(VI)污染土壤修復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在重金屬污染中,Cr(VI)因其毒性大、氧化性強以及致癌性高,對人類和動植物的安全造成了非常大的威脅。Cr(VI)主要來自鉻渣,全國每年新排放鉻渣約60萬噸,歷年累積堆存鉻渣約548萬噸。由于Cr(VI)極易溶于水,經雨水淋漓,各種形式污染的Cr(VI)最終會到達水體和土壤。據統計,我國受Cr(VI)嚴重污染的土壤面積就高達500萬平方米,污染土方量約1500萬立方。因此,對我國Cr(VI)污染土壤進行合理有效的修復已經迫在眉睫。較之Cr(VI)的高毒性及高遷移性,Cr(III)則毒性低且溶解性低,遷移轉化慢,因此修復Cr(VI)污染的一個重要思路就是將Cr(VI)轉化為Cr(III)。然而,化學方法還原Cr(VI)往往成本高、能耗大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很多生物技術在環境治理方面得到了應用,而微生物修復技術以其成本低、處理徹底、無二次污染等受到了廣大研究者的青睞。其中微生物還原法利用土著微生物或高效外源微生物,將Cr(VI)還原為Cr(III),從而達到Cr(VI)污染土壤的修復目的。因此,微生物還原技術被視為Cr(VI)污染土壤修復領域的潛在優勢技術,一直是該領域的研究熱點。
自從上世紀70年代首次發現微生物能夠還原Cr(VI)以來,國內外研究者已經從不同環境中篩選出大量Cr(VI)還原菌株,其中包括Escherichia coli,Shewanella sp.,Pannonibacter sp.,Pseudomonas sp.,Leucobacter sp.,Aspergillus sp.,Bacillussp.等。單一菌株在修復Cr(VI)土壤時,其生長和Cr(VI)還原活性受多種環境因素影響,諸如pH值、溫度、無機鹽和其他重金屬、以及有機有毒物質等,導致Cr(VI)還原效率不穩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微生物修復技術的應用。采用合適的菌株構建Cr(VI)還原復合菌群,能有效增強群落剛性,應對其他重金屬或有機污染的刺激,適應不同的土壤環境,克服單一菌株還原效率不穩定的局限性,是一種高效的、還原效率穩定的Cr(VI)污染土壤修復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復合菌群及其在Cr(VI)污染土壤修復中的應用。
為了實現本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用于Cr(VI)污染土壤修復的復合菌群,所述復合菌群包含保藏編號為CGMCC No.3052的Pannonibacter phragmitetus BB菌、保藏編號為ATCC No.700550的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菌和保藏編號為ATCC No.700007的Pseudomonas putida F1菌。
其中,P.phragmitetus BB為申請人前期從鉻渣堆場土壤中分離得到,該菌現保藏于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辰西路1號院3號,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郵編100101,保藏編號CGMCC No.3052,保藏日期2009年5月5日。
上述復合菌群中S.oneidensis MR-1、P.putida F1均購自美國模式培養物集存庫(ATCC)。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南大學,未經中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23562.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