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抗黑谷子不育系的選育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123418.5 | 申請日: | 2017-03-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88961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27 |
| 發明(設計)人: | 章清杞;陳幼玉;李美德;楊帆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農林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H1/02 | 分類號: | A01H1/02;A01H1/04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創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35100 | 代理人: | 蔡學俊,林捷 |
| 地址: | 350002 福***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抗黑 谷子 不育 選育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具體涉及一種高抗黑谷子不育系的選育方法,屬于谷子抗性育種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谷子起源于中國,是北方的優勢農作物。小米營養豐富,且各種營養成分平衡,是具有營養保健作用的糧食作物。谷子為傳統的抗旱作物,具有抗旱耐瘠、水分利用效率高、適應性廣、營養豐富且平衡、飼草蛋白含量高等突出特點,在干旱日趨嚴重,人們膳食結構亟待調整以及畜牧業不斷發展的形勢下,谷子將在未來種植業結構調整和產業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在干旱逐年加重的情況下,進一步提高谷子的耐旱性十分必要。谷瘟病、白發病和粒黑穗病是谷子生產中常見的多發病,近年來,隨著環境氣候條件的變化,這3種病成為影響我國谷子產量與品質的主要病害。谷子銹病也是谷子生產上的主要病害,銹菌屬于專性寄生菌,隨著單一抗病品種的大面積推廣應用,可以導致致病性更強的生理小種出現,使品種喪失抗病性,在生產上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也使科研和育種工作處于被動狀態,不斷發掘和利用新的抗源材料、培育抗銹新品種是長期有效控制該類病害的關鍵。選育抗除草劑谷子品種,可簡化栽培技術,實現谷子簡化栽培(化殺間苗)及免鋤草技術,推動谷子栽培由傳統栽培向現代農業栽培技術的轉變。目前,我國種植的谷子品種主要多為黃粒或白粒,作為主要雜糧之一的谷子,黑色品種還比較少,隨著近年來人們對黑色食品的青睞,選育高產、抗病的黑色谷子品種十分必要。谷子雜種一代的產量一般明顯優于親本,比生產推廣常規品種平均增產20%-40%,選育符合育種目標的谷子雄性不育材料成為谷子雜種優勢利用的關鍵措施。因此,建立高抗黑谷子不育系的高效育種技術體系,依靠科技進步,不斷推出和轉化優質高產雜交谷子新品種,可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民的種植效益。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抗黑谷子不育系的選育方法。
本發明以谷子不育系、黑谷子品種、抗旱品種、抗谷瘟病品種、抗白發病品種、抗粒黑穗病品種、抗除草劑品種、抗銹病品種為親本,通過雜交和復交聚合,并經多代的抗性鑒定、種皮顏色、不育性狀、農藝和產量性狀篩選,育成籽粒性狀為黑籽、抗旱、抗除草劑和多種病害、不育性好、異交結實率高的黑谷子不育系,該不育系配組的雜種品質好、抗性好、產量高,種植該品種可減少農藥的使用量,減少用工,提高產量的同時減少環境污染,增加農民收入。
為達到以上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1)親本選擇:選雄性不育系高117、高146(谷子高異交結實雄性不育系的創制及應用.王玉文.中國農業科學,2010,43(4):680-689)(A),黑谷子品種丹谷2號(黑谷子新品種丹谷2號選育報告.張忠福.甘肅農業科技,2015,11:28-30)(P1);抗旱品種冀谷22(高產抗旱谷子新品種“冀谷22”的選育.師志剛.河北農業科學,2007,11(1):95-96)、抗旱品種嫩選14號(抗旱高產谷子新品種嫩選14號選育及推廣.郭德仁.黑龍江農業料學,1994,1:35-38)(P2);抗谷瘟病品種民權青谷、開封麥茬谷(谷子品種資源營養品質分析及抗病性鑒定.衛麗.華北農學報,1999,14(2):1-5)(P3),抗白發病品種陜西小白谷(谷子品種資源抗白發病的鑒定.劉輝. 陜西農業科學,1991(2):37)(P4);抗粒黑穗病品系94-57、93-68 (谷子抗粒黑穗病新材料的選育.馬建萍.作物品種資源,1999,4:39)(P5);抗除草劑品種朝谷58(抗除草劑谷子新品種朝谷58的選育研究.張海金.安徽農業科學,2013,41(8):3362-3363)、抗除草劑品種晉谷56號(抗除草劑谷子新品種晉谷56號選育及關鍵栽培技術.宋秀珍.山西農業科學,2014,42(2):115-118)(P6);抗銹病品系十里香(抗銹糯質谷子新品種冀創1的選育研究.全建章.河北農業科學,2010,14(11): 127-128)(P7)為雜交親本;
2)雜交配組及篩選方法:
a)以P1作母本,作雜交P1/P2、P1/P3、P1/P4、P1/P5、P1/P6、P1/P7,得6個雜交F1,分別以F1-P12、F1-P13、F1-P14、F1-P15、F1-P16、F1-P17表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農林大學,未經福建農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2341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