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管道表面耦合的超磁致伸縮導波激勵換能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23131.2 | 申請日: | 2017-03-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14140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02 |
| 發明(設計)人: | 姜銀方;蔣俊俊;姜文帆;陳凱歌;陳波;嚴有琪;戴亞春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29/34 | 分類號: | G01N29/3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2013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管道 表面 耦合 超磁致 伸縮 導波 激勵 換能器 | ||
1.一種用于管道表面耦合的超磁致伸縮導波及激勵換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連接器(1)、外殼頂蓋(2)、外殼底座(7)、振動元件(5)、螺線管線圈(3)、永磁鐵(8)、背襯單元(4)和匹配層(6);
所述振動元件(5)為鋱鏑鐵Terfenol-D,形狀為刀型,刀柄部分(14)纏繞螺線管線圈(3),刀部(15)與管道表面耦合,在長度方向上伸縮振動;換能器外殼頂蓋(2)中裝有連接器(1),螺線管線圈(3)的兩端與連接器(1)連接,外殼底座(7)中設有振動元件(5)、背襯單元(4)、永磁鐵(8)和匹配層(6);振動元件(5)與匹配層(6)采用環氧樹脂膠粘結成一體;背襯單元(4)與振動元件(5)采用環氧樹脂膠粘結成一體;螺線管線圈(3)密繞于振動元件(5)的刀柄部位(14)和背襯單元(4)之上,采用絕緣漆粘接及絕緣;永磁體(8)的一端固定于振動元件(5)的刀柄部的一端端面,永磁體(8)的另一端與外殼底座(7)連接;換能器內部有螺線管線圈(3)、振動元件(5)、外殼底座(7)、外殼頂蓋(2)、永磁鐵(8)和振動元件(5)形成的封閉磁回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管道表面耦合的超磁致伸縮導波及激勵換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動元件(5)包括刀柄部分(14)用于纏繞線圈,刀部(15)與管道表面耦合,振動元件(5)在其長度方向上伸縮振動,寬度及厚度的尺寸應小于長度的1/4,振動元件(5)的長度尺寸根據檢測頻率由下式計算設計,
式1)中lT為材料長度,f0是諧振頻率,ET為材料彈性系數,ρT為材料密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管道表面耦合的超磁致伸縮導波及激勵換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背襯單元(4)為高衰減、低阻抗的背襯層,配方采用碳化硅、環氧樹脂、聚硫橡膠按12:6:4~18:6:4的比例配置而成。
4.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種用于管道表面耦合的超磁致伸縮導波及激勵換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背襯單元(4)的長度和寬度尺寸與振動元件(5)的尺寸一致,背襯單元(4)的高度尺寸為4mm~7m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管道表面耦合的超磁致伸縮導波及激勵換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匹配層(6)的聲阻抗在振動元件(5)和管道的聲阻抗之間;所述匹配層(6)的厚度d2根據下列公式設計計算,
式3)中T為聲強透射率,Z1、Z2和Z3分別為鋱鏑鐵、匹配層(6)和管道的聲阻抗,λ2為波在匹配層(6)中傳播的波長,
式4)中V2為導波在匹配層(6)中傳播的速度,f為檢測的中心頻率,檢測的中心頻率f等于振動元件的諧振頻率f0。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管道表面耦合的超磁致伸縮導波及激勵換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鐵(8)采用牌號為N52的厚度方向充磁的圓形釹鐵硼。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管道表面耦合的超磁致伸縮導波及激勵換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線管線圈(3)采用漆包銅線,在背襯單元(4)與振動元件(5)的刀柄部位(14)上密繞而成,螺線管線圈(3)的直徑范圍在0.1mm~0.3mm,纏繞的匝數在50~240匝。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大學,未經江蘇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23131.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