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砂姜黑土地區秸稈還田條件下小麥一播全苗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122867.8 | 申請日: | 2017-03-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56942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20 |
| 發明(設計)人: | 李金才;張銀萍;宋有洪;馮繼明;崔學軍;黃波;周潔;魏鳳珍;劉惠惠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G1/00 | 分類號: | A01G1/00;A01B7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譜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457 | 代理人: | 黃云鐸 |
| 地址: | 230031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黑土 地區 秸稈 還田 條件下 小麥 一播全苗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學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有效改善土壤結構以及理化性狀,對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的秸稈還田方法及相應的播種方法。
背景技術
安徽省小麥/玉米種植區域土壤屬砂姜黑土,該類型土壤總體上為“旱、澇、僵、瘦”,嚴重影響作物的正常生長,導致土壤生產效率較低。秸稈還田主要通過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土壤有機質來實現對土壤的改良作用。
土壤固碳主要通過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來實現,而土壤中的所有有機碳源最初都來源于空氣。作物通過光合作用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碳,進入作物體內。植物死亡后,一部分作物體如秸稈、根等,作為新鮮的有機物直接回歸土壤,一部分作物體則經過動物代謝間接回歸土壤,進而被土壤微生物分解,降解后形成腐殖質。腐殖質是一種穩定的有機膠體混合物,它是土壤有機質的重要組成成分,不僅能改變土壤的黏性和砂性,促進團粒結構的形成,增加土壤的孔隙度,而且能為作物生長提供養分和蓄水保肥。秸稈還田是作物殘體的一種管理方式,通過還田,秸稈中8%-35%的有機碳會以有機質形式保存到土壤中。
秸稈是農業生產的副產品,資源豐富,也是農業生產上一項重要的有機肥源。已有研究結果顯示,秸稈覆蓋可以提高土壤有機碳,但短期內有降低產量的趨勢,并且存在不少弊端,如秸稈覆蓋會對作物種子發芽、出苗及幼苗生長產生抑制作用,主要表現為發芽率降低,出苗期推遲,幼苗生長減緩,因此,秸稈還田初期,尤其是秸稈還田的第1、2年,往往出現一播出苗率僅為85%-90%的現象。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發明人針對土壤的不良性狀和障礙因素,以及還田初期對麥苗生長的影響,采取相應的物理和化學措施,施入各類有機肥料,增加耕層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理化和生物學性質,提高土壤肥力,提高一播出苗率,增加作物產量。
本發明經過四年的田間試驗,提出了砂姜黑土地區秸稈還田條件下小麥一播全苗技術,該技術能提高秸稈還田的作業質量、增加施肥量,通過開展灌溉等,有助于秸稈腐解,從而提高出苗率和促進幼苗生長。因此,采用本發明的秸稈還田及播種方法,不會帶來發芽率降低,出苗期推遲,幼苗生長減緩的問題,而是可以實現一播全苗。本發明所涉及的砂姜黑土地區秸稈還田條件下小麥一播全苗技術對提高農業生產產量、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
本發明所提供的砂姜黑土地區秸稈還田條件下小麥一播全苗方法來源于生產經驗并能應用于生產。
具體而言,本發明提供一種砂姜黑土地區秸稈還田條件下小麥一播全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驟:
(1)在每年玉米成熟后,對玉米進行收獲時,對玉米秸稈進行收割,割茬高度不大于30厘米;
(2)將所獲得的玉米秸稈中的至少部分粉碎,均勻拋撒覆蓋地表;
(3)對施以粉碎后秸稈的土地施以基肥;
(4)進行耕地整理及秸稈翻埋;
(5)進行小麥播種;
(6)播后對目標土地根據當前含水量進行灌溉。
在一種優選實現方式中,對于玉米秸稈,切碎后的粉碎長度為3-5厘米。
在另一種優選實現方式中,秸稈粉碎合格率≥90%,鋪放不均勻度≤20%。
在另一種優選實現方式中,所述步驟(4)包括旋耕和深耕,旋耕作業耕深≥15厘米,耕幅誤差≤5厘米,深耕作業耕深≥20厘米。
在另一種優選實現方式中,所述步驟(4)的整地作業后地表平整,平整度誤差≤5厘米,重耕率和漏耕率≤1%。
在另一種優選實現方式中,在所述步驟(3)的施肥過程中,與標準施用量相比,增加氮肥的施用量,并減少磷肥和鉀肥的施用量。
在另一種優選實現方式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在播種之前,將預定量的殺菌劑和/或殺蟲劑與小麥種子混合均勻。
在另一種優選實現方式中,所述方法還包括:每畝用50%辛硫磷一瓶,兌水,噴灑在玉米秸稈上面,隨耕翻或旋耕入土。
在另一種優選實現方式中,所述灌溉過程包括:使土壤含水量達到田間持水量的75%-85%。
在一種優選實現方式中,旋耕作業耕深≥15厘米,以打破犁底層為佳,作業后地表平整,耕幅一致,耕幅誤差≤5厘米,重耕率和漏耕率≤1%。
此外,在傳統秸稈還田方法中,在秸稈還田初期,施足底肥,即施用三元復合肥(N:P:K=15:15:15)或玉米專用肥40千克/畝,尿素15~20千克/畝,商品有機肥100千克/畝。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農業大學,未經安徽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22867.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毛葉山桐子林套種油用牡丹的方法
- 下一篇:一種風沙地花生防風蝕種植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