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中藥組合物及其加工方法、制劑與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122634.8 | 申請日: | 2017-03-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90270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27 |
| 發明(設計)人: | 林水玲 | 申請(專利權)人: | 林水玲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88 | 分類號: | A61K36/8988;A61P17/02;A61K31/045;A61K33/28;A61K35/55;A61K35/62;A61K35/64;A61K35/646 |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眾智信知識產權事務所53113 | 代理人: | 張璽 |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中藥 組合 及其 加工 方法 制劑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技術領域,一種中藥組合物及其加工方法、制劑與應用。
背景技術
外傷是身體或物體由于外界物體的打擊、碰撞或化學物質的侵蝕等造成的外部損傷。中醫里“外傷”一詞出自《素問·移精變氣論》一般指撲擊跌仆所致皮膚、肌肉、筋骨的損傷等損傷病證,外傷包括槍彈、金刃、跌打損傷、持重努傷、燒燙傷、凍傷和蟲獸傷等,也指的六淫外邪所傷,如傷風、傷寒、傷濕、傷暑等。中醫認為外傷后人體處于一種體陰虧虛、津液損失等狀態下,同時極易受外邪侵害。目前直接用于外傷處置的中藥比較有限,常見的如云南白藥等。西醫對外傷的治療一般采用傷口清理、消炎處置、包覆、藥物輔助等,通常采用的藥物多為抗菌消炎類的藥物或抗生素類藥物。長期使用這類藥物會引起較重的副反應。因此,開發一種對治療外傷效果好、副作用低的藥物是非常必要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中藥組合物,第二目的在于提供該中藥組合物的加工方法,第三目的在于提供該中藥組合物的制劑,第四目的在于提供該中藥組合物的應用。
本發明的第一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包括原料藥(重量份):大黃70~80份、桔梗40~50份、細辛55~65份、常山(酒炙)40~50份、天麻15~21份、地龍(砂炒)3~9份、白附子(姜炙)25~31份、羌活33~39份、薄荷33~39份、防風33~39份、枳殼(炒)33~39份、冰片0.5~1.5份、巴豆霜9~15份、豬牙皂40~50份、僵蠶(炒)40~50份、全蝎(漂)15~21份、膽南星15~21份、麻黃33~39份、朱砂4~10份、麝香0.81~0.87份。
作為優選技術方案:
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包括原料藥(重量份):大黃74~76份、桔梗44~46份、細辛59~61份、常山(酒炙)44~46份、天麻17~19份、地龍(砂炒)5~7份、白附子(姜炙)27~29份、羌活35~37份、薄荷35~37份、防風35~37份、枳殼(炒)35~37份、冰片0.9~1.1份、巴豆霜11~13份、豬牙皂44~46份、僵蠶(炒)44~46份、全蝎(漂)17~19份、膽南星17~19份、麻黃35~37份、朱砂6~8份、麝香0.83~0.85份。
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包括原料藥(重量份):大黃75份、桔梗45份、細辛60份、常山(酒炙)45份、天麻18份、地龍(砂炒)6份、白附子(姜炙)28份、羌活36份、薄荷36份、防風36份、枳殼(炒)36份、冰片1份、巴豆霜12份、豬牙皂45份、僵蠶(炒)45份、全蝎(漂)18份、膽南星18份、麻黃36份、朱砂7份、麝香0.84份。
本發明的第二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按重量配比的量準備原料藥,將大黃、桔梗、細辛、常山(酒炙)、天麻、地龍(砂炒)、白附子(姜炙)、羌活、薄荷、防風、枳殼(炒)、巴豆霜、豬牙皂、僵蠶(炒)、全蝎(漂)、膽南星、麻黃粉碎成細粉、過200~300目篩,然后與麝香、朱砂、冰片研磨成細粉充分混合,加工為中藥組合物藥粉。
細粉是指過100目篩。
本發明的第三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在所述的中藥組合物的藥粉中加入適宜的醫學輔料制備成丸劑、散劑或片劑,或者將所述的中藥組合物藥粉灌裝成膠囊劑。
本發明的第四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在治療外傷藥物中的應用。
本發明的組方包括大黃、桔梗、細辛、常山(酒炙)、天麻、地龍(砂炒)、白附子(姜炙)、羌活、薄荷、防風、枳殼(炒)、冰片、巴豆霜、豬牙皂、僵蠶(炒)、全蝎(漂)、膽南星、麻黃、朱砂、麝香。本發明所述的中藥組合物用于外傷處理效果較好,且無毒副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對本發明加以限制,基于本發明教導所作的任何變換或替換,均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本發明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包括原料藥(重量份)大黃70~80份、桔梗40~50份、細辛55~65份、常山(酒炙)40~50份、天麻15~21份、地龍(砂炒)3~9份、白附子(姜炙)25~31份、羌活33~39份、薄荷33~39份、防風33~39份、枳殼(炒)33~39份、冰片0.5~1.5份、巴豆霜9~15份、豬牙皂40~50份、僵蠶(炒)40~50份、全蝎(漂)15~21份、膽南星15~21份、麻黃33~39份、朱砂4~10份、麝香0.81~0.87份。
作為優選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林水玲,未經林水玲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2263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