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度疏水微孔膜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22628.2 | 申請日: | 2017-03-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23855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2-01 |
| 發明(設計)人: | 楊振生;趙改;王志英;李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北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1D71/26 | 分類號: | B01D71/26;B01D71/34;B01D69/02;B01D67/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翰林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2210 | 代理人: | 趙鳳英 |
| 地址: | 300130 天津市紅橋區***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度 疏水 微孔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為一種高度疏水微孔膜的制備方法。該方法為微輥軋協同熱致相分離法,以傳動的無紡布為基膜,于其上刮制鑄膜液,通過方法一(半凝膠化?輥軋?完全凝膠化)或方法二(完全凝膠化Ⅰ?輥軋?完全凝膠化Ⅱ),制備了高度疏水微孔膜。在輥軋單元操作中,微結構輥筒模板的微米級結構被復制于膜表面,結合后續的完全凝膠化(或完全凝膠化Ⅱ)單元操作,微孔膜表面呈現微納二重結構特征,提高了膜表面的疏水性和其它膜性能。鑄膜液與微結構輥筒模板的接觸,無需貫穿于制膜過程的始終,只需在有限的軋制環節相接觸,實現制膜過程由間歇操作變為連續操作,并且此方法更符合工業生產的需求,制備過程快捷高效。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高度疏水微孔膜的制備方法,具體是指采用微輥軋協同熱致相分離法制備高度疏水微孔膜的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高度疏水微孔膜在膜分離方面得到了較多的關注。在膜蒸餾、膜吸收、膜解吸等膜接觸器過程中,料液一般為水溶液,有效分離的必要條件是膜孔內充滿氣體而不被溶液潤濕,提高膜的疏水性,可以有效解決膜潤濕這一難題;在油/水分離領域,采用疏水性微孔膜,其特點是油透過而水被截留,但當膜的疏水性不足時,油/水間將不能有效分相,水會被油挾帶通過膜孔,固所采用的微孔膜需具備高度疏水性(申請公開號CN103272484)。所以,具備較優分離、透過性能的高度疏水微孔膜的制備受到了關注。
有機物表面的浸潤性能是由表面化學組成和表面微結構共同決定的,已經證實,低表面能材料的光滑表面,靜態水接觸角均不超過120°(科學通報,2004:1692-1699),所以,制備高度疏水(靜態接觸角≥120°)微孔膜,唯有在疏水性聚合物膜表面構筑微納層次結構或微米-亞微米層次結構。
申請公開號CN103272484公開了“一種高度疏水微孔膜的制備方法”,采用固體模板輔助熱致相分離法,通過高溫使疏水性聚合物與稀釋劑形成均相溶液后,涂覆于具有微結構的固體模板上,通過冷卻發生相分離,膜與模板剝離,并萃取出膜中的稀釋劑,得到膜底面有效復制粗糙基底的微結構的高度疏水微孔膜。這種方法適用于各種聚合物膜材料,包括常溫下不溶于任何溶劑、不能由擴散致相分離法成膜的大多數聚合物材料,通過這種方法制得的微孔膜具有疏水性強、透過能力好、孔徑分布窄、機械性能優秀等優勢。
上述方法需要液態膜與微結構模板一同浸入凝膠劑中,即膜與微結構模板的接觸貫穿于整個制膜過程。這種方法的不足體現在:(1)以固體模板為基底制膜,微孔膜面積受模板大小的制約;(2)間歇式操作,無法實現連續化制備;(3)難以實現規模化、工業化制備。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為針對現有技術方案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高度疏水微孔膜的連續制備方法。本發明為微輥軋協同熱致相分離法,以傳動的無紡布為基膜,于其上刮制鑄膜液,通過方法一(半凝膠化-輥軋-完全凝膠化)和方法二(完全凝膠化Ⅰ-輥軋-完全凝膠化Ⅱ)兩種流程,利用鑄膜液與微結構輥筒模板的接觸,模板無需貫穿于整個制膜過程的始終,只需在有限的軋制環節相接觸,實現制膜過程由間歇操作變為連續操作。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高度疏水微孔膜的制備方法,為以下兩種方法之一,
方法一:包括以下步驟:
⑴,用刮刀將鑄膜液刮制在經過轉鼓的無紡布上,在無紡布上形成厚度為50μm~500μm 的膜液;膜液槽、刮刀與轉鼓加熱溫度均為130℃~180℃;
⑵,上步得到的涂布有膜液的無紡布經過溫度10℃~40℃、相對濕度30%~70%、風速2~10L/(m2·s)的風洞,控制停留時間30s~150s,得到半凝膠化膜;
⑶,將上步得到的經過風洞后的半凝膠化膜通過壓輥進行軋制,其中輥筒的傳動線速度和布速相同,輥筒溫度為50℃~15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北工業大學,未經河北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2262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