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經由對接接口的通知生成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21686.3 | 申請日: | 2017-03-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273218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20 |
| 發明(設計)人: | D·科恩;M·格利克;S·特拉伊尼 | 申請(專利權)人: | 英特爾IP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9/54 | 分類號: | G06F9/5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龍淳;岳磊 |
| 地址: | 美國加利***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經由 對接 接口 通知 生成 | ||
描述了通知方法和設備。在通知方法中,生成與通知對應的通知模板。通知模板可以被提供給連接到通信設備的對接系統。可以生成與通知模板對應的通知控制信號。響應于通知控制信號,控制對接系統呈現通知。對接系統呈現通知可以基于通知模板而使用對接系統的一個或多個資源。
技術領域
本文所描述的方面總體涉及使用對接系統(docking system)的通信設備的通知管理,包括在低功率操作模式期間的通知。
附圖說明
并入本文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的附圖示出了本公開的多方面,并且與說明書一起進一步用于解釋多方面的原理,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實施和使用多方面。
圖1根據本公開的示例性方面示出移動設備和對接系統。
圖2根據本公開的示例性方面示出移動設備和對接系統。
圖3A-圖3B根據本公開的示例性方面示出通知方法。
將參考附圖描述本公開的示例性方面。要素首次出現的附圖典型地由對應的參考數字中的最左邊數字來指示。
具體實施方式
在以下描述中,為了提供對本公開的多方面的透徹理解,闡述了許多具體細節。然而,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將顯而易見的,可以在沒有這些具體細節的情況下實施包括結構、系統和方法在內的多方面。本文的描述和表示是本領域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用來向本領域其他技術人員最有效地傳達他們工作的實質的常用手段。在其它情況下,并未詳細描述眾所周知的方法、過程、部件和電路,以避免不必要地掩蓋本公開的多方面。
作為綜述,通信設備可以被配置為與對應的對接系統進行通信和連接。對接系統可以包括連接到它的一個或多個外圍設備,這些外圍設備可以由已連接的通信設備訪問和使用。外圍設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例如監視器或其它顯示器;視覺投影系統;輸入設備,例如鍵盤、鼠標和/或觸摸板;相機;存儲設備(例如,存儲器、硬盤驅動器等);和/或輸入/輸出端口,例如網絡通信接口(例如,以太網端口)、通用串行總線(USB)端口等。
在操作中,通信設備(例如,移動設備)可以將通知傳遞給已連接的對接系統,并且這些通知(例如,音頻、視覺、振動等)可以由對接系統來呈現。可以按照應用、類型、重要性等對通知進行分類,并且將通知傳遞給對接系統的操作可以基于一個或多個分類。
移動設備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移動計算設備(例如膝上型計算機、平板計算機、移動電話或智能電話、“平板手機”、個人數字助理(PDA)和移動媒體播放器);以及可穿戴計算設備(例如,計算機化腕表或“智能”表,和計算機化眼鏡)。在本公開的一些方面中,移動設備可以是固定的通信設備。
圖1根據本公開的示例性方面示出通信系統100。通信系統100包括通信設備,例如移動設備110和對接系統150(也稱為對接件150)。移動設備110被配置為經由通信信道130與對接件150無線通信。在該示例中,通信信道130是使用一種或多種無線技術建立的無線通信信道。
無線技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例如一種或多種蜂窩通信協議(例如,長期演進(LTE))、藍牙、和/或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的802.11協議中的一種或多種,例如(但不限于)WiFi(例如,802.11g、802.11n、802.11ac)、如由IEEE 802.11ad定義的無線千兆比特(WiGig)、和/或一種或多種其它802.11協議。
在示例性方面中,移動設備110可以包括通知控制器(NTFY)115、多媒體系統(GFX)120和網絡接口(WLNK)125。
移動設備110還可以包括被配置用于根據一種或多種無線協議和/或技術(例如,LTE、WiFi等)發送和/或接收無線通信的一個或多個收發機。在示例性方面中,收發機體現在網絡接口(WLNK)125中。在示例性方面中,收發機可以被配置用于發送和/或接收有線通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英特爾IP公司,未經英特爾IP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2168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