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在三類AVO亮點特征儲層區識別非亮點油藏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21641.6 | 申請日: | 2017-03-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70422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23 |
| 發明(設計)人: | 謝啟;王鵬飛;岳欣欣;黎騰;劉煥;李儼;邢麗娟;趙乾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V1/40 | 分類號: | G01V1/40;G01V1/28;G01V1/30 |
| 代理公司: | 鄭州睿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牛愛周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avo 亮點 特征 儲層區 識別 油藏 方法 | ||
1.一種在三類AVO亮點特征儲層區識別非亮點油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根據測井數據計算得到反射系數序列,對反射系數序列使用理論子波進行褶積運算,生成合成地震記錄;
2)根據反射系數序列和井旁地震數據,按照合成地震記錄的波形與井旁地震道的波形達到最佳相似的原則,計算生成一個井旁道子波;
3)根據地質分層數據,對研究區的大套巖性界面及目的層砂體進行構造層位解釋;
4)對已知井薄互層的油層、水層、非儲層信息進行統計,根據層位解釋結果,建立不同套數的儲層波阻抗模型,再分別使用井旁道子波進行褶積運算,得到二維正演模擬的反射波形圖;
根據研究區砂體沉積特征,并結合統計的薄互層的巖性結構以及波阻抗特征來構建偽井,建立與構造相匹配形成油藏的三維地質模型,再用井旁道子波進行正演,生成三維正演數據體;
5)對三維正演數據體提取振幅屬性平面圖,通過對反射波形圖的波形特征以及上述振幅屬性平面圖的分析確定非亮點油藏的弱振幅地震反射特征,并提取實際地震數據的振幅屬性平面圖;
6)選擇步驟5)中水層、非儲層巖性結構的偽井,根據偽井的波阻抗數據,結合步驟3)中層位解釋建立反演波阻抗初始模型,利用偽井的波阻抗數據、反演波阻抗初始模型和正演數據體,采用約束稀疏脈沖反演算法得到對非亮點儲層敏感的反演參數,進行實際地震數據的波阻抗反演,并生成三維反演數據體;
7)根據實際地震數據的波阻抗反演結果,提取平行于解釋層位的波阻抗反演屬性平面圖,結合步驟5)中根據實際地震數據提取的振幅屬性平面圖,在三類AVO亮點特征儲層區識別出非亮點油藏。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合成地震記錄的計算方法為:
Si(t)=Wi(t)*Gi(t);
式中,Si(t)為合成地震記錄,Wi(t)為子波,Gi(t)為反射系數序列,*為褶積符號。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井旁道子波的計算采用最小平方法,具體為:
式中,t為目的層的起止時間,Ri(t)為實際地震道,Si(t)為合成地震記錄;該式中E取最小值,導出求子波的方程,再求出子波。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中生成三維正演數據體的具體操作如下:
a.對多口已知井的油層、水層、非儲層的速度、密度、厚度、儲層套數數據進行統計;
b.結合研究區的地質情況,分別建立不同套數的儲層模型,再分別使用井旁道子波進行褶積運算,得到二維正演模擬的反射波形圖;
c.根據步驟3)中層位解釋結果,確定砂體尖滅線位置;
d.根據步驟a中統計結果,結合實際地質情況,確定尖滅線兩側的偽井分布,構建偽井;
e.利用步驟2)中井旁道子波制作偽井的合成地震記錄,并與過井地震剖面進行對比,確定測井曲線砂體的巖性界面,精確地標定在地震剖面上的地震層位;
f.根據解釋的地震層位、偽井的波阻抗曲線以及框架內的地層接觸關系,建立地質框架模型;在此基礎上,將偽井的波阻抗信息按照反距離乘方的方式在三維空間內進行內插和外推,建立三維的初始波阻抗約束模型;
g.對模擬得到的初始波阻抗約束模型用井旁道子波執行聲波方程運算,生成三維正演數據體。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5)中確定非亮點油藏的弱振幅地震反射特征的方法為:沿砂體地震解釋層位提取步驟4)生成的三維正演數據體的振幅信息,在平面上對不同的振幅值賦予不同的顏色,形成振幅分布平面圖,非亮點油藏表現為弱振幅特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21641.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