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界面強化鉬合金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710121286.2 | 申請日: | 2017-03-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99716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08 |
| 發(fā)明(設計)人: | 龔星;劉彤;李銳;任啟森;薛佳祥;李思功;嚴俊;李雷;黃恒;武海龍;黃華偉;劉洋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廣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廣核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2C27/04 | 分類號: | C22C27/04;C22C1/05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瑞方達知識產(chǎn)權事務所(普通合伙) 44314 | 代理人: | 林儉良;王少虹 |
| 地址: | 518031 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qū)上步中路***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界面 強化 合金 及其 制備 方法 | ||
1.一種界面強化鉬合金,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質(zhì)量百分比的成分:85%-98%Mo、0.5%-15%活性金屬元素、0.1%-5%碳化物以及0.1%-5%稀土金屬氧化物;所述活性金屬元素的熔點低于Mo的熔點;所述鉬合金具有鉬-活性金屬相-鉬的強化界面。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鉬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金屬元素為Fe或Ni;
所述碳化物包括TiC、ZrC、NbC和HfC中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稀土金屬氧化物包括Y2O3、LaO2和CeO2中的一種或多種。
3.一種權利要求1所述的鉬合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分別配制濃度為100-150g/L的稀土金屬酸鹽溶液和活性金屬元素的酸鹽溶液,并將二者混合,獲得混合溶液;配制濃度為200-400g/L的鉬酸鹽溶液;
S2、將堿液和高分子分散劑先后加入所述混合溶液中,攪拌均勻,制成氫氧化物膠體懸浮液;
S3、將所述鉬酸鹽溶液加入所述氫氧化物膠體懸浮液中,攪拌均勻,高溫干燥結晶,制得復合前驅體粉末;
S4、將所述復合前驅體粉末進行高溫煅燒,制得復合氧化物粉末;
S5、將所述復合氧化物粉末進行氫還原,得到納米復合稀土摻雜粉末;
S6、將納米碳化物與所述納米復合稀土摻雜粉末進行球磨混合,壓制成形,高溫薄膜液相燒結,制得鉬合金。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1中,按鉬合金中,稀土金屬氧化物的質(zhì)量比為0.1%-5%、活性金屬元素的質(zhì)量比為0.5%-15%以及Mo的質(zhì)量比為0.5%-15%稱量可溶性稀土金屬酸鹽、活性金屬元素的酸鹽和鉬酸鹽;將可溶性稀土金屬酸鹽、活性金屬元素的酸鹽和鉬酸鹽分別溶解于去離子水中,分別配制成稀土金屬酸鹽溶液、活性金屬元素的酸鹽溶液和鉬酸鹽溶液。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稀土金屬氧化物包括Y2O3、LaO2和CeO2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可溶性稀土金屬酸鹽包括稀土硝酸鹽、稀土草酸鹽、稀土硫酸鹽和稀土碳酸鹽中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活性金屬元素為Fe或Ni;所述活性金屬元素的酸鹽包括活性金屬元素的硝酸鹽、草酸鹽、硫酸鹽和碳酸鹽中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鉬酸鹽溶液包括正鉬酸銨、仲鉬酸銨、二鉬酸銨和四鉬酸銨中的一種或多種。
6.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2中,通過所述堿液控制所述混合溶液的pH為7-8.5。
7.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5中,將所述復合氧化物粉末在氫氣氣氛下進行兩步氫還原:400-550℃還原0.5-3h、800-950℃還原0.5-3h;
還原后得到的納米復合稀土摻雜粉末的粒度為20-600nm。
8.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復合氧化物粉末進行氫還原之前先經(jīng)機械破碎并過篩。
9.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6中,按鉬合金中碳化物的質(zhì)量比為0.1%-5%稱取碳化物;
所述碳化物包括TiC、ZrC、NbC和HfC中的一種或多種。
10.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6中,在高溫薄膜液相燒結后,還以溫度遞減方式進行多道次軋制;多道次軋制的溫度從1200℃依次遞減至350℃;
多道次軋制后,進行去應力部分再結晶真空熱處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廣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廣核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經(jīng)中廣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廣核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21286.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