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數據采集的玉米種植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121172.8 | 申請日: | 2017-03-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73664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7-25 |
| 發明(設計)人: | 王亞男;范思靜;樊友鑫;王寶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金培因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G1/00 | 分類號: | A01G1/00;A01C21/00;G01D2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華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390 | 代理人: | 胡劍輝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數據 采集 玉米 種植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業種植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數據采集的玉米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玉米是世界農業中種植最廣泛的農作物之一,作為三大糧食作物,因其豐富的產出和較高的可利用價值而被譽為“黃金”產業。我國人口多,人均種植土地面積小,這就要求單位面積玉米產量增加。現在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有大壟雙行膜下滴灌技術、寬窄行栽培技術,上述栽培技術投資配套成本高,增產不增收。玉米大壟雙行栽培技術、寬窄行栽培技術不利于田間管理和機械化作業,因改變現在的壟距,農民不愿意接受,不易實施,勞民傷財,不易大力推廣。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以上問題,提供一種基于數據采集的玉米種植方法,有效提高玉米的種植產量與品質。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達到上述技術效果,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基于數據采集的玉米種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選擇日照充足、灌溉便利、交通方便、土地肥沃的土壤作為的玉米的種植地,并對土地進行開壟耕種;
S2:在開壟耕種后的土地邊緣每隔3~5米設置廣角攝像頭,在土壤表層按照1~2米的間距設置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光照度傳感器、GPS定位芯片,且所述廣角攝像頭、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光照度傳感器、GPS定位芯片均與后臺上位機進行數據連接;
S3:在玉米種植前3~5日內,在土壤表面施加生石灰、粉煤灰、草木灰的混合物,混合物施加后的1~2天內進行開溝播種,播種時的相互間距為20~25厘米;
S4:在玉米種植后3~5天后,每日早中晚各澆水一次,每次澆水量控制在100~150公斤/畝,并每隔1~3日進行積水排查,澆水后每畝土地施加有機肥500~700公斤,并在每日傍晚每畝土地追加復合肥30~50公斤;
S5:在玉米的幼苗期每隔20~30日進行殺蟲液噴灑,其中殺蟲液包括72%克露600-700倍液、72%農用硫酸鏈霉素3000倍液、72.2%普力克400-6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90%敵百蟲1200倍液的混合物;
S6:殺蟲劑噴灑后的3~5天進行人工檢查,若發現病株進行及時拔除,并在病株的根穴處撒上石灰粉,石灰粉的厚度控制在1~3毫米;
S7:收獲之前的10~15天內噴灑增粗劑,同時配合使用氯化鈣和硼酸對玉米表面進行噴施,噴施5~7日后進行采摘。
進一步地,所述S2步驟中溫度傳感器、光照度傳感器安裝在土壤表層向上5~10厘米處,所述濕度傳感器設置在土壤表層向下5~10厘米處。
進一步地,所述S3步驟中生石灰、粉煤灰、草木灰的混合比例為1:1:1。
進一步地,所述S4步驟中有機肥包括秸稈灰、池塘干泥、小麥殼、甘蔗渣粉末、畜禽類糞便、草炭、硅藻土的混合物。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通過科學合理種植技術,同時結合數據采集技術的應用,能夠在種植過程中形成種植區域的網絡數據化管理,行針對化的種植,有利于田間的科學化管理和病蟲害防治,而且整個方法過程簡單易行。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加深對本發明的理解,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述,該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定。
實施例1:
一種基于數據采集的玉米種植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選擇日照充足、灌溉便利、交通方便、土地肥沃的土壤作為的玉米的種植地,并對土地進行開壟耕種;
S2:在開壟耕種后的土地邊緣每隔4米設置廣角攝像頭,在土壤表層按照1.5米的間距設置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光照度傳感器、GPS定位芯片,且廣角攝像頭、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光照度傳感器、GPS定位芯片均與后臺上位機進行數據連接,溫度傳感器、光照度傳感器安裝在土壤表層向上8厘米處,濕度傳感器設置在土壤表層向下7厘米處;
S3:在玉米種植前4日內,在土壤表面施加生石灰、粉煤灰、草木灰的混合物,混合物施加后的1.5天內進行開溝播種,播種時的相互間距為23厘米,生石灰、粉煤灰、草木灰的混合比例為1:1:1;
S4:在玉米種植后4天后,每日早中晚各澆水一次,每次澆水量控制在130公斤/畝,并每隔2日進行積水排查,澆水后每畝土地施加有機肥600公斤,并在每日傍晚每畝土地追加復合肥40公斤,有機肥包括秸稈灰、池塘干泥、小麥殼、甘蔗渣粉末、畜禽類糞便、草炭、硅藻土的混合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金培因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安徽金培因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2117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基于生態環保的白菜栽培方法
- 下一篇:一種春季黃豆的高產量種植方法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