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組合濕地跌水曝氣污水處理系統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121104.1 | 申請日: | 2017-03-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30545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13 |
| 發明(設計)人: | 黃勇;王成端;付大友;盛玉萍;羅智文;徐秋鵬;楊官宙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理工學院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重慶博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50212 | 代理人: | 孔玲瓏 |
| 地址: | 643000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組合 濕地 跌水 污水處理 系統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污水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組合濕地跌水曝氣污水處理系統及方法。
背景技術
在我國城鎮發展過程中,市政污水處理系統將指定排污范圍內的污水收集后,由城市污水管網輸送到污水處理廠進行集中處理。但隨著我國新農村建設不斷推進,小城鎮生活污水量大幅增加,此外農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農村畜禽養殖、水產養殖、農副產品加工等產業的發展,使得農村的生活污水、廢水的產生量與日劇增,形成了許多分散式生活污水污染源,由于較為分散城鎮污水管網無法收集,集中處理也不經濟,目前這類分散式生活污水的處理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分散式生活污水污染源所產生或排放的污水由于得不到很好的治理,隨意就地排放,對地面水環境造成的污染和對水生態造成的破壞正日益突出,不但直接影響工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也不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穩定,同時不利于美麗中國、美麗鄉村的建設。所以將分散式生活污水進行就地處理達標排放或回用,是目前積極倡導的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模式。
穩定塘是一種天然的低成本污水處理方式,它利用細菌和藻類的共同作用來實現凈化水體的目的,具有投資運行費用小、運行維護簡單等特點,但是也有一些無法避免的弊端,如占地面積大、受季節和環境的影響大、易散發惡臭和滋生蚊蟲等,對周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地下滲濾系統是人為構造的一種土地處理系統,它利用微生物和植物之間的相互作用,通過化學物理等途徑降解污染物,具有投資費用小、出水水質好等特點。但是,地下滲濾系統也有不能解決的問題,如占地面積大、維護不當污染地下水體等。
人工濕地(artificial wetland),即以人工筑成水池或溝槽,底面鋪設防滲漏隔水層,填充一定深度的基質填料層,種植蘆葦一類的維管束植物或根系發達的水生植物,污水由濕地的一端通過布水管渠進入,以推流的方式與布滿生物膜的基質表面和溶解氧的植物根區進行充分的接觸而獲得凈化的生態系統。具有處理效果好,投資費用小,技術工藝簡單等特點。它利用系統中的植物、微生物和基質等相互作用,在物理、化學、生物的協同作用下達到凈化水體的目的。人工濕地凈化水體的同時美化了環境,達到了環境和經濟的雙重效益。但是人工濕地也有占地面積大、進水負荷小、容易堵塞、運行周期短、處理效果不穩定等缺點,同時處理效果容易受溫度和季節的影響。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有機負荷高、占地面積小、不易淤堵、基建投資少、運行維護簡便且高效穩定的一種組合濕地跌水曝氣污水處理系統,并對應提供一種基于該系統的污水處理方法,旨在有效解決穩定塘存在的有機負荷低、地下滲濾系統可能會污染地下水體的技術問題,也解決了人工濕地占地面積大、容易堵塞、運行周期短和運行不穩定的技術問題,從而達到了系統有機負荷高、占地面積小、耐淤堵、基建投資少、運行維護簡便、出水水質好的技術效果。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理工學院,未經四川理工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2110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