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從放射性乏燃料中回收钚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19081.0 | 申請日: | 2017-03-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93878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30 |
| 發明(設計)人: | 左臣;鄭衛芳;晏太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22B60/04 | 分類號: | C22B60/04;C22B3/38;C22B7/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2413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放射性 燃料 回收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核材料處理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從放射性乏燃料中回收钚的方法。所述的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驟,萃?。簩⑺龅姆派湫苑θ剂系乃芤褐械乃膬r钚用含磷酸三丁酯的有機溶劑進行萃?。贿€原劑還原钚:在有機相中加入含二甲基羥胺的有機溶劑以將四價钚還原為三價钚;反萃?。涸谟袡C相中加入稀酸水溶液以將钚反萃至水相進行回收。利用本發明的從放射性乏燃料中回收钚的方法,可較HAN反萃取明顯提高從放射性乏燃料中回收钚的效率,同時可避免U(IV)還原萃取帶來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核材料處理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從放射性乏燃料中回收钚的方法。
背景技術
工業規模的放射性乏燃料后處理已有七十多年的歷史,有17個國家從事后處理,其中英、法、俄、印、日等國已先后建成并運行商用后處理廠,具有豐富的運行經驗。我國于上世紀70年代開始動力堆后處理技術研究,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我國核電的進一步發展,我國后處理技術發展正逐步駛入快車道,完成了動力堆后處理中試廠調試,規劃了商用后處理廠項目。
在放射性乏燃料后處理流程方面,到目前為止,從復雜性、安全性、廢物管理等方面綜合考慮,Purex(Plutonium Uranium Reduction Extraction)流程依然是核燃料后處理最為成熟的流程技術。Purex流程以磷酸三丁酯(TBP)為萃取劑、烷烴(例如煤油,正十二烷)為稀釋劑,根據不同元素在有機溶劑與硝酸體系中萃取性能的差異,進行元素分離,以純化回收U、Pu等元素。
在Purex流程中,為達到钚(Pu)回收、純化、濃縮的目的,需使用反萃取劑將钚反萃取到水相,钚反萃取效果直接影響Pu回收率、鈾(U)產品質量等關鍵的流程工藝指標。由于Purex流程的強放射性場,有機溶劑受到輻照后生成與Pu(IV)配位很強的輻解產物,使Pu難以被完全反萃??;而由于被輻解產物配位而未被反萃取的Pu在后續溶劑回收的堿洗過程中將進入含鹽的中放廢液,并在其中發生聚合、積累和沉淀,其中的Pu難以回收,同時含Pu的中放廢液處置成本也會增加。
法國UP3廠在進行動力堆放射性乏燃料后處理時,以羥胺(HAN)為反萃取劑的Pu純化循環中存在有機相Pu不能被完全反萃取的現象;印度在進行快堆乏燃料后處理時,以硝酸共反萃取U、Pu的過程也存在有機相Pu不能被完全反萃取的現象。法國和印度的科研人員均認為反萃取過程中有機相Pu不能被完全反萃取是由TBP的輻解產物磷酸二丁酯(HDBP)造成的,其他的報導也認為,HDBP是造成Purex流程中Pu不能被完全反萃取的主要因素之一。日本東海村后處理廠對MOX-B燃料進行后處理時,測量了钚三循環中幾個特定工藝點中HDBP的含量,在3A的洗滌段有機相中HDBP為45mg/L,在3B的反萃取段有機相中HDBP為100mg/L。因此,盡管在Purex流程中實現Pu的完全反萃取十分重要,但是根據國外后處理廠運行經驗,有機溶劑輻解產物對钚反萃取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客觀存在的。
對于我國放射性乏燃料后處理技術的發展,HDBP對钚反萃取的影響同樣帶來很現實的問題:
1、以年處理量為1000噸輕水堆乏燃料的后處理廠為例,按現有Purex流程钚純化循環工藝計算,钚反萃取工藝中流出有機相钚濃度達到2-10g/L以上,一年處理的乏燃料中損失到流出有機相、最后進入堿洗中放廢液的钚量將達十幾千克以上;同時,堿洗中放廢液中钚量的增加也會使廢物處置成本增加。如能將流出有機相钚濃度降低至10-4g/L量級,則這部分钚幾乎可以完全回收。
2、隨著核電經濟性的提高,核電站燃料燃耗加深,燃耗加深不僅會造成Purex流程中總放射性的增強,而且還將造成Pu生成量的增加,并且Pu元素中α比活度大的同位素所占的百分比也隨之增加;而α射線的放射性能量可以全部被溶劑吸收,多種因素共同加劇了溶劑的輻解,輻解產物對钚反萃取的影響將更加嚴重。
U(IV)和HAN是钚回收中最常用的還原劑,對于含HDBP的TBP有機相,相對于HAN反萃取難以達到高Pu回收效率,U(IV)作還原劑時對Pu具有較好的反萃取效果,但還存在如下缺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未經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1908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