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干餾法制備鮮竹瀝的節能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119017.2 | 申請日: | 2017-03-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33710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13 |
| 發明(設計)人: | 楊明;伍振峰;王學成;朱根華;岳鵬飛;臧振中;李舒藝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西中醫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0C5/00 | 分類號: | C10C5/00;A61K36/899 |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36115 | 代理人: | 施秀瑾 |
| 地址: | 330000 江西***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干餾 法制 竹瀝 節能 設備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竹材深加工及干餾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干餾法制備鮮竹瀝的節能設備。
背景技術
鮮竹瀝為竹類的稈經火烤灼流出的淡黃色澄清液汁。始載于《本草經集注》,《本草衍義》稱其為“痰家之圣劑也”。歷代本草約有十九部經典著作對其藥性、歸經及臨床應用亦有明確記載。鮮竹瀝的傳統制備方法,《本草剛目》中記載為:將竹裁作二尺長,辟開,以磚兩片對立,架竹于上,以火炙出其瀝,以盤承盛;以竹截長五六寸,以瓶盛,倒懸,下用一器承之,周圍以炭火逼之,其油瀝于器下也。
目前鮮竹瀝的制備提取方法主要有傳統的火烤法及水煮法。水煮法提取鮮竹瀝所用的設備一般為多功能提取罐,可以形成工業化生產。但是通過水煮法生產的鮮竹瀝有效成分含量低,容易發霉變質,產品質量達不到火烤干餾的要求,工藝方法與傳統鮮竹瀝炮制工藝要求完全不符。傳統的火烤法,在工藝上符合鮮竹瀝傳統炮制方法,但該法竹材料浪費嚴重,產量低、效率低、對環境造成污染等,難以實現高效工業化生產。
中國專利201610428092.2《一種干餾法制備竹瀝的裝置》公開了一種干餾法制備竹瀝的裝置,包括干餾室、竹瀝收集裝置及干餾室內的物料框和加熱體,加熱體至少有一端伸進物料框中,干餾室頂部設有物料進出口,干餾室底部設有竹瀝出口,竹瀝收集裝置設于干餾室底部,竹瀝出口與竹瀝收集裝置相通。其干餾室外壁設有冷凝夾層,由于冷凝夾層距離加熱體較近,將導致需要提供更多的冷卻劑及帶走更多的熱能,且被冷凝的鮮竹瀝還可能受熱多次蒸發冷凝,不僅能耗較高,且產品品質可能受影響。
發明內容
為遵循傳統鮮竹瀝炮制工藝,生產品質優良的鮮竹瀝,克服已有技術及產品缺陷,提供一種節能高效,且能適應現代化工業生產需求的鮮竹瀝干餾設備。
本發明所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干餾法制備鮮竹瀝的節能設備,包括干餾鍋體、干餾鍋蓋、冷凝器和干餾液儲罐,干餾鍋體為筒狀結構,干餾鍋體的外壁設置有加熱夾套,加熱夾套與干餾鍋體的外壁之間圍繞出密閉的加熱夾層,干餾鍋體底部中間設有干餾液出口,干餾鍋體內設有用于盛裝竹材的原料提籃,原料提籃為籠型頂端敞口結構;所述干餾鍋蓋的頂部中間設有干餾蒸汽出口,頂部兩側分別設有安全閥和溫度計,一方面干餾液出口經管道與干餾液儲罐連接,另一方面干餾蒸汽出口經冷凝器與干餾液儲罐連接。
進一步,所述加熱夾層的加熱方式可以是電磁線圈加熱或燃燒器加熱。
進一步,所述加熱夾層圍繞干餾鍋體的中心軸線呈環形設置有電磁線圈,加熱夾套上設有用于調節電磁線圈加熱的調節旋鈕。
進一步,所述燃燒器至少有兩套,各燃燒器的燃燒噴口均設置在加熱夾層內。
進一步,干餾鍋體的頂部設有環形水封槽,環形水封槽內設有耐高溫的硅膠密封圈,干餾鍋蓋經硅膠密封圈密封蓋合在干餾鍋體上。
進一步,所述干餾液出口的出口管道上經排污閥門連接有排污管。
進一步,所述原料提籃的頂部設有吊鉤。
進一步,所述冷凝器的頂部及底部分別設有冷卻劑出口和冷卻劑入口。
進一步,冷凝器為管式冷凝器或板式冷凝器。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與現有技術相比,優點明顯,結構設計合理,操作簡單、安全,干餾產物中愈創木酚成分比例高,總產量高,節能環保,投資成本低,非常適合大規模工業化生產。
2)干餾鍋體和干餾鍋蓋均帶有保溫層能有效減少熱量流失,實現節能。
3)通過設置原料提籃可以方便干餾前送料和干餾后出料過程。
4)餾鍋體內溫度可控,可根據實際生產情況經行溫度控制。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1的較佳實施例的結構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2的較佳實施例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西中醫藥大學,未經江西中醫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1901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