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防治河道河水與河岸土壤中重金屬交互遷移污染的吸附阻隔墻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118924.5 | 申請日: | 2017-03-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17383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7-04 |
| 發明(設計)人: | 張亞峰;劉睿;張功多;張立濤;安路陽;王守凱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鋼集團鞍山熱能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B3/06 | 分類號: | E02B3/06;E02D31/00;C02F1/28;C02F101/20 |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訊科技專利事務所21224 | 代理人: | 張群 |
| 地址: | 114044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防治 河道 河水 河岸 土壤 重金屬 交互 遷移 污染 吸附 阻隔 | ||
1.防治河道河水與河岸土壤中重金屬交互遷移污染的吸附阻隔墻,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附阻隔墻墻體和重金屬吸附管;所述吸附阻隔墻墻體與河岸土壤接觸的一側為墻背,與河水接觸一側為墻面,沿吸附阻隔墻墻體長向和高向分布多根重金屬吸附管,每根重金屬吸附管均橫貫在墻背與墻面之間,重金屬吸附管內填充有重金屬吸附材料;墻背外側設滲濾層。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河道河水與河岸土壤中重金屬交互遷移污染的吸附阻隔墻,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阻隔墻墻體的滲透系數小于重金屬吸附管的滲透系數。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河道河水與河岸土壤中重金屬交互遷移污染的吸附阻隔墻,其特征在于,所述墻面向河道內下方傾斜,其坡度為1:0.1~0.5;吸附阻隔墻的墻底向河道內上方傾斜,坡度為1:0.1~0.3;吸附阻隔墻墻體的墻頂寬度為1000~2000m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河道河水與河岸土壤中重金屬交互遷移污染的吸附阻隔墻,其特征在于,所述滲濾層的厚度為300~600mm;滲濾層材料為砂土、碎石、礫石、礦渣中的一種或多種任意比例組合。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河道河水與河岸土壤中重金屬交互遷移污染的吸附阻隔墻,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金屬吸附管的管體材質為UPVC,公稱直徑150~500mm;相鄰重金屬吸附管間距2000~2500mm,呈梅花型分布。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河道河水與河岸土壤中重金屬交互遷移污染的吸附阻隔墻,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金屬吸附管朝向墻面一側向下傾斜,斜度為3%~5%;其位于墻面一側的管體表面與墻面平齊,且設有封蓋;封蓋材質為UPVC,其上布設通孔,通孔孔徑小于重金屬吸附材料的粒徑。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河道河水與河岸土壤中重金屬交互遷移污染的吸附阻隔墻,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金屬吸附材料為活性炭、沸石、蛭石或蒙脫石中的一種或多種任意比例組合。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河道河水與河岸土壤中重金屬交互遷移污染的吸附阻隔墻,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金屬吸附材料通過與重金屬吸附管管體內徑相配合的圓柱形模袋盛裝,然后置于重金屬吸附管管體之內。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河道河水與河岸土壤中重金屬交互遷移污染的吸附阻隔墻,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金屬吸附管中最底層吸附管高于河道河水常年水面高度200~300mm。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河道河水與河岸土壤中重金屬交互遷移污染的吸附阻隔墻,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阻隔墻墻體采用漿砌石、混凝土或毛石砌筑;采用毛石砌筑時,用水泥砂漿將墻背表面上的縫隙凹處抹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鋼集團鞍山熱能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中鋼集團鞍山熱能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18924.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