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藥物組合物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16468.0 | 申請日: | 2017-03-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524531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18 |
| 發明(設計)人: | 李萍;楊華;劉新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藥科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K31/7048 | 分類號: | A61K31/7048;A61K31/365;A61K31/353;A61K31/352;A61K31/216;A61K31/192;A61P9/10;A61P25/00;C07H17/07;C07H1/06 |
| 代理公司: | 南京匯盛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趙超 |
| 地址: | 211198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藥物 組合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藥物組合物,具體為一種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藥物組合物,以組合物總重量為基準,其組成為:內酯類成分,18.1?50.9%;黃酮類成分,48.8?81.8%;有機酸類成分,0.07?6.83%。現有技術中沒有報道內酯類成分、黃酮類成分及有機酸類成分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在治療缺血性腦卒中方面的應用。本發明提供的藥物組合物可以有效降低腦缺血再灌注模型小鼠的腦梗死面積,并降低其神經功能評分,可以顯著提高糖氧剝奪/缺氧復氧神經元細胞損傷模型中神經元細胞的活力,對LPS誘導的小膠質細胞的炎癥具有顯著的保護作用,安全有效,可以制備成預防或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藥物。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醫藥領域,涉及藥物組合物,具體涉及一種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藥物組合物。
背景技術
缺血性腦卒中又稱“中風”、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是由于腦部血管突然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而引起腦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缺血性卒中的發病率占腦卒中總數的60%~70%,具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殘率高的特點,但是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
溶栓治療是目前公認的腦卒中最有效的救治方法,但有嚴格的時間窗要求(靜脈溶栓限定在4.5小時內,動脈溶栓可以適當延長)。已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的患者有必要采取以下藥物治療:阿司匹林、β-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他汀類藥物。
中藥制劑在缺血性腦卒中治療也有一定使用,包括金納多注射劑,丹參注射劑,參麥注射劑等,但是這些制劑有效成分含量低,特別是中藥復方成分復雜,無質量控制指標,其安全性難以控制。這些不足限制了中藥制劑的推廣和使用。
萜類內酯主要存在與銀杏科植物中,其中白果內酯具有顯著的抗炎,神經細胞保護作用,而銀杏內酯成分是天然存在的最強的血小板活化因子抑制劑,具有顯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黃酮類成分廣泛存在與自然界的植物和漿果中,如銀杏,山楂,葡萄等。黃酮總數大概有4千多種,其分子結構不盡相同,如蕓香苷、橘皮苷、櫟素、綠茶多酚、花色糖苷、花色苷酸等都屬黃酮。黃酮的功效是多方面的,它是一種很強的抗氧劑,可有效清除體內的氧自由基,如花青素可以抑制油脂性過氧化物的全階段溢出,這種阻止氧化的能力是維生素E的十倍以上,這種抗氧化作用可以阻止細胞的退化、衰老,也可阻止癌癥的發生[Journal ofNutrition in GerontologyGeriatrics,2012,31(3):206-238]。黃酮還可改善循環,降低膽固醇。
有機酸類在中草藥的葉、根、特別是果實中廣泛分布,如烏梅、五味子,覆盆子等。如杜仲中綠原酸有顯著的抗氧化,抗凋亡作用。原兒茶酸可以對抗腎上腺素所致的心肌耗氧量增加,使心肌耐缺氧時間增長。
現有技術中沒有報道關于內酯類成分、黃酮類成分及有機酸類成分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在治療缺血性腦卒中方面的應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藥物組合物。
本發明上述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
一種藥物組合物,以組合物總重量為基準,其組成為:
內酯類成分18.1-50.9%;
黃酮類成分48.8-81.8%;
有機酸類成分0.07-6.83%。
優選地,所述內酯類成分含有白果內酯。
更優選地,所述內酯類成分還含有銀杏內酯B,白果內酯和銀杏內酯B的重量份之比為(1.90-4.44):(0.65-1.57)。
更優選地,所述內酯類成分還含有銀杏內酯A和銀杏內酯C,白果內酯、銀杏內酯B、銀杏內酯A和銀杏內酯C的重量份之比為(1.90-4.44):(0.65-1.57):(1.33-3.12):(0.6-1.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藥科大學,未經中國藥科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1646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