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藤茶與木本油料作物、山稻仿生復合經營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16372.4 | 申請日: | 2017-03-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00461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17 |
| 發明(設計)人: | 劉本同;黃旭波;秦玉川;王麗玲;童曉青;王衍彬;錢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省林業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A01G17/00 | 分類號: | A01G17/00;A01G22/22 |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師事務所 33233 | 代理人: | 郭小麗 |
| 地址: | 310023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木本 油料作物 仿生 復合 經營 方法 | ||
1.一種藤茶與木本油料作物、山稻仿生復合經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整地:已種木本油料作物的幼林基地中,在冬季或早春,清除基地水平植墾帶上雜灌草,沿基地水平植墾帶內側挖溝,溝內施肥后覆土做高壟備用;所述木本油料作物為油茶、香榧、山核桃中的一種;
(2)藤茶扦插造林:將步驟(1)中高壟全壟用地膜覆蓋,按25cm-30cm間距單行打孔,后循孔扦插藤茶扦插條,覆土將地膜全部覆蓋,藤茶依坎坡順勢攀附生長;
(3)套種截葉胡枝子:在藤茶扦插造林的同時,在基地水平植墾帶面外沿挖溝深2cm-3cm的淺溝,淺溝內直播截葉胡枝子種子,播種后覆細土;所述截葉胡枝子的播種量在100克/100米-110克/100米;
(4)山稻套種:山稻株行距為30cm×30cm;在水平植墾帶距木本油料作物冠幅邊緣5cm-50cm處穴播山稻種子;離截葉胡枝子最近的山稻與截葉胡枝子之間的栽培行間距為10cm-20cm;離藤茶最近的山稻與藤茶之間的栽培行間距為25cm-30cm;
所述截葉胡枝子,每年在收割山稻的同時,刈割截葉胡枝子作綠肥,留茬高度不低于10cm,直至截葉胡枝子自然衰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復合經營方法,其特征在于,離截葉胡枝子最近的山稻與截葉胡枝子之間的栽培行間距為15cm-20c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復合經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中,在距油茶冠幅邊緣10cm-50cm處穴播山稻種子;或者,在距香榧冠幅邊緣5cm-50cm處穴播山稻種子;或者,在距山核桃冠幅邊緣10cm-50cm處穴播山稻種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復合經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溝深25cm-30cm,溝寬25cm-30cm;溝內施肥,按溝長每100米計,施腐熟農家肥100kg-105kg,餅肥50kg-55kg。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復合經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藤茶扦插條的扦插深度為藤茶扦插條長度的一半,并保證地上枝留1-2個芽節;扦插時,藤茶扦插條邊剪邊插,勿需用生根藥物處理,然后壓實藤茶扦插條四周,耙土將地膜全部覆蓋,耙土覆蓋厚度為1cm-2cm;插后三天內若無降雨應及時人工澆水,若人工澆水要澆透,以后無需澆水;首次降雨或人工澆水后,即時檢查地膜覆土狀況,及時覆土,確保藤茶扦插條四周的覆土厚度,確保地膜與扦插孔不曝露在空氣中;所述藤茶扦插條的扦插時間在三月上旬到四月上旬。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復合經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所述截葉胡枝子種子選用拌有磷肥的截葉胡枝子種子。
7.根據權利要求1或6所述的仿生復合經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所述截葉胡枝子在播種前預先擦破或剝去種皮;或者,在播種前預先擦破或剝去種皮,再接種根瘤菌。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復合經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山稻的播種時間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收割時間為10月份,山稻在套種期間每年播種、收割一次,當木本油料作物林郁閉時山稻退出套種;
所述藤茶在扦插當年開始采摘;藤茶與木本油料作物一直共同生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未經浙江省林業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16372.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