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近場通訊方法和終端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13274.5 | 申請日: | 2017-0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92490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1-05 |
| 發明(設計)人: | 張子敬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莞宇龍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4/80 | 分類號: | H04W4/8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陽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吳黎 |
| 地址: | 523808 廣東省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近場 通訊 方法 終端 | ||
本發明公開一種近場通訊方法和終端,該方法包括:檢測NFC設備;當檢測到所述NFC設備時,判斷所述NFC設備來自于終端的NFC天線的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二方向;當所述NFC設備來自于所述第一方向時,以第一工作模式與所述NFC設備進行通訊,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是主動讀取模式或被動讀取模式。由此,使得被檢測的NFC設備只要從特定的方向接近終端就可以直接進入所需要的工作模式,從而簡化了操作,提高了用戶體驗。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近場通訊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近場通訊方法和終端。
背景技術
近場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是一種短距高頻的無線電技術,在13.56MHz頻率運行于10厘米距離內。目前近場通信已通過成為ISO/IEC IS 18092國際標準、ECMA-340標準與ETSI TS 102 190標準。
NFC設備的工作模式包括卡模式(Card emulation)、點對點模式(P2P mode)和讀卡器模式(Reader/writer mode)等三種工作模式。其中,卡模式相當于一張采用RFID技術的IC卡,可以替代大量的IC卡場合商場刷卡、公交卡、門禁管制,車票,門票等等;點對點模式用于數據交換,將兩個具備NFC功能的設備連接,能實現數據點對點傳輸,如下載音樂、交換圖片或者同步設備地址薄,因此通過NFC,多個設備如數碼相機、PDA、計算機和手機之間都可以交換資料或者服務;讀卡器模式則作為非接觸讀卡器使用,比如從海報或者展覽信息電子標簽上讀取相關信息。在這三種模式中,卡模式屬于被動讀取模式,NFC設備不向外部發射射頻場,而是感應外部的射頻場,點對點模式和讀卡器模式屬于主動讀取模式,NFC設備向外部發射射頻場。
現有NFC設備在工作時,通常以輪詢方式來檢測外部NFC設備。在如圖1所示的一種現有的NFC設備輪詢周期中,NFC控制器從NFC Active階段開始發射射頻場(主動讀取模式),檢測周圍的NFC設備,依次檢測NFC-A,NFC-B,NFC-F,other(其他類型的NFC技術,如ISO15693)等NFC設備,之后進入卡模擬階段(被動讀取模式),停止發射射頻場。
然而,現有的NFC設備存在以下缺陷:當兩個互相接近的NFC設備都處在發射射頻場的狀態時,就會首先進入點對點工作模式,如果用戶的本意是將其中一個NFC設備作為卡模擬來使用,則需要將作為卡模擬的設備的點對點功能關掉或者將其滅屏;當兩個互相接近的NFC設備中的一方處于發射射頻場的狀態,另一方處于卡模擬的狀態,就會首先進入讀寫器和卡模擬的工作模式,如果用戶本意是點對點分享內容,則只能將雙方的卡模擬功能關閉再重新嘗試交互。因此,現有NFC設備之間的交互往往不能直接進入所需要的工作模式,存在操作繁瑣、用戶體驗差的缺陷。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近場通訊方法和終端,以解決現有NFC設備之間的交互操作繁瑣、用戶體驗差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實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近場通訊方法,應用于終端,包括:檢測NFC設備;當檢測到所述NFC設備時,判斷所述NFC設備來自于所述終端的NFC天線的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二方向;當所述NFC設備來自于所述第一方向時,以第一工作模式與所述NFC設備進行通訊,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是主動讀取模式或被動讀取模式。
結合本發明實施例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第一方面第一實施方式中,還包括:當所述NFC設備來自于所述第二方向時,以第二工作模式與所述NFC設備進行通訊,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不同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
結合本發明實施例第一方面第一實施方式,本發明實施例第一方面第二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是主動讀取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是被動讀取模式,所述檢測NFC設備,包括:通過向所述第一方向發射第一NFC射頻信號,以檢測來自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NFC設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莞宇龍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東莞宇龍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1327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