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膨脹水壺及處理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13158.3 | 申請日: | 2017-0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70111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26 |
| 發明(設計)人: | 胡杰;劉聰聰;李盈盈;馬驍宇;吳昌慶;劉韶雷;張偉;周列新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P11/00 | 分類號: | F01P11/00;F01P11/14;F01P11/06;C02F9/04;C02F101/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維澳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江懷勤 |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膨脹 水壺 處理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膨脹水壺及處理方法,包括膨脹水壺殼體,膨脹水壺殼體內由隔板分隔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在膨脹水壺殼體上設置有加注口、壓力蓋密、散熱器排氣水管接頭、發動機排氣水管接頭、發動機補水管接頭、泄壓導管、排氣導管及內置芯體。本技術方案通過膨脹水壺殼體內的兩個腔室和一個內置芯體,通過一級物理吸收、隔離和二級、三級化學作用,吸收冷卻系統工作中產生的鐵銹、水垢、氣泡并反應處理鈣鎂鐵離子及酸性離子等潛在威脅,維持冷卻液pH值恒定,為系統輸出清潔、安全的冷卻液,從而確保冷卻系統安全持久高效運行,降低整車故障率和用車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發動機冷卻系統技術領域,特別是指一種膨脹水壺及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據調查,全球50%以上的汽車發動機故障來源于冷卻系統。發動機在工作的時候會產生大量的熱,當發動機溫度過高之后,會導致它的效率降低,甚至是零件故障。汽車的冷卻系統通過發動機中的管道和通路進行液體的循環。當液體流經高溫發動機時會吸收熱量,降低發動機的溫度,提供適當的溫度以保證發動機處于一個合適的運轉溫度。液體流過發動機后,轉而流向熱交換器(散熱器),液體中的熱量通過熱交換器散發到空氣中。但汽車使用一段時間后,經常出現油耗增加,水溫容易偏高,甚至報警“開鍋”,膨脹水壺模糊不清,看不清液位等問題,嚴重時發動機拉缸,尤其是柴油機車輛。導致此故障原因為汽車冷卻系統是閉式冷卻水熱交換工作系統,工作中不可避免產生的鐵銹、水垢等危害物質無法及時排到系統外,堵塞管道,引起散熱系統散熱不良,造成發動機過熱,熱效率降低,油耗增大;冷卻液主要成分為乙二醇,高溫氧化會產生酸性物質,導致pH降低,腐蝕發動機,長時間運行勢必影響發動機壽命和用戶價值。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膨脹水壺及處理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膨脹水壺在工作中水垢等危害物質無法排出系統外及冷卻液腐蝕發動機的問題。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膨脹水壺,包括膨脹水壺殼體,所述膨脹水壺殼體內由隔板分隔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在所述膨脹水壺殼體上與所述第一腔室對應處設置有加注口,所述加注口通過壓力蓋密封;
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側上方的所述膨脹水壺殼體上設置有散熱器排氣水管接頭和發動機排氣水管接頭;
在所述膨脹水壺殼體的下方設置有發動機補水管接頭與所述第二腔室連通;
泄壓導管的一端設置于所述加注口接近所述膨脹水壺殼體處,并與所述加注口連通,所述泄壓管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腔室連通;
排氣導管的上端與所述加注口連通,另一端與外界連通,所述排氣導管在所述加注口的位置高于所述泄壓管在所述加注口的位置;
在所述第一腔室內設置有內置芯體;所述內置芯體的下端與所述隔板相抵,在與所述內置芯體的下端相對的隔板處設置有連通管;
在所述膨脹水壺殼體上設置有壓差傳感器、第一壓力探頭和第二壓力探頭,所述第一壓力探頭及所述第二壓力探頭均與所述壓差傳感器電連接;
所述第一壓力探頭設置有第一腔室內,所述第二壓力探頭設置于所述內置芯體內。
在所述膨脹水壺殼體上設置有最高刻度點和最低刻度點,且均與所述第二腔室連通;所述內置芯體的上端面低于所述最高刻度點,所述內置芯體的下端面低于所述最低刻度點。
在所述膨脹水壺殼體內近所述散熱器排氣水管接頭處設置有第一引流板,在所述內置芯體的上方設置有第二引流板。
所述內置芯體為圓錐管結構,上端的外徑小于下端的外徑,所述內置芯體的下端外徑小于所述加注口的直徑。
所述內置芯體自外向內依次包括M型高分子復合濾紙層、陰離子樹脂層及陽離子樹脂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1315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