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乙烯基單體改性聚酯樹脂、低收縮劑及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12371.2 | 申請日: | 2017-0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503756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18 |
| 發明(設計)人: | 蔣紅娟;錢永嘉;周國友;王凱;陶威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州華科聚合物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F283/01 | 分類號: | C08F283/01;C08F212/08;C08F212/12;C08F220/54;C08F220/18;C08F220/28;C08F220/34;C08F220/56;C08F220/14;C08L67/06;C08L51/08;C08L63/10 |
| 代理公司: | 常州唯思百得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325 | 代理人: | 金輝 |
| 地址: | 213001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乙烯基 單體 改性 聚酯樹脂 收縮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乙烯基單體改性聚酯樹脂、低收縮劑及制備方法。乙烯基單體改性聚酯樹脂的制備方法如下:將多元醇、飽和多元酸或酸酐與不飽和多元酸或酸酐在催化劑的作用下,進行聚合反應,得到不飽和聚酯樹脂;在引發劑的作用下,將乙烯基單體與所述不飽和聚酯樹脂反應,即可。低收縮劑的制備方法為將乙烯基單體改性聚酯樹脂、苯乙烯和阻聚劑混合即可。本發明采用乙烯基單體改性聚酯樹脂制得的低收縮劑具有極佳的低收縮性、韌性和優良的機械強度、耐水性,并可顯著提高產品的著色性,解決產品的滲色性問題,使制品達到A級表面效果,并且還具有極佳的增稠能力,可配合各種樹脂進行有效增稠,使其達到SMC/BMC施工粘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高分子材料領域,尤其涉及乙烯基單體改性聚酯樹脂、低收縮劑及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復合材料的發明是人類科技史上的一個重大創舉,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其中,模壓材料具有高效、一次成型等特點,在復合材料領域越來越受歡迎,然而不飽和樹脂在模壓成型過程中,會產生3%~10%的收縮,給制品生產帶來了很多問題,如制品彎曲、產生裂紋、尺寸精度難控制、表面平滑性差以及樹脂與玻璃纖維剝離導致強度降低等。
加入熱塑性低收縮劑(LSA)是解決以上問題最有效的辦法,LSA的發展主要分為四個階段。第一代使用的是非極性高分子添加劑如聚苯乙烯和聚乙烯,其著色性優良,收縮率為0.2~0.4%,符合尺寸要求一般的產品,但無法滿足汽車配件等對外觀和及尺寸精密度要求高的制品。第二代LSA為丙烯酸基聚合物,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其收縮率可達0.05%,但其著色性差,無法滿足對著色要求高的制品。第三代發展了聚醋酸乙烯酯作為低收縮劑,制品可達到零收縮,但其機械強度差。第四代為膨脹型聚醋酸乙烯酯衍生物及飽和聚酯等,收縮性優秀,可生產A級外觀制品,但仍然存在著色性不佳的問題。以上這些通用型LSA各有優缺點,沒有一種能滿足全部要求,特別是制品的低收縮性和著色性存在相反的特點。
增稠在SMC/BMC(SMC是Sheet Molding Compound的縮寫,即片狀模塑料;BMC是Bulk Molding Compound的縮寫,即團狀模塑料)的“預浸漬”和“固化成型”兩個階段都起著很重要的作用,70%以上SMC/BMC材料的缺陷都是由增稠不良引起的。目前用于SMC/BMC的增稠劑一般有兩類:(1)堿土金屬氧化物和氫氧化物(MgO、CaO、Mg(OH)2等);(2)異氰酸酯化合物。使用氧化鎂增稠工藝簡單,成本低廉;而異氰酸酯增稠對工藝要求苛刻,價格昂貴。因此,國內的SMC/BMC廠家主要采用氧化鎂增稠的方式。然而許多樹脂無法通過氧化鎂增稠達到施工成型的要求,限制了其在模塑料領域的使用。另外,隨著技術的發展,對SMC/BMC材料的性能要求越來越高,目前在模壓領域常用的樹脂體系已經無法滿足某些特殊場合的性能要求,然而,大量高性能樹脂由于增稠不良,未能運用到模壓材料中。LSA在模壓材料中具有通用性,因此,亟需一種具有增稠能力強、穩定性好、適用性強、經濟性好的新型低收縮劑來解決以上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是解決現有的低收縮劑著色性能不佳、增稠能力弱、穩定性不好的缺陷,提供了一種乙烯基單體改性聚酯樹脂、低收縮劑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采用乙烯基單體改性聚酯樹脂制備得到的低收縮劑,兼具優良的著色性和優異的低收縮性,同時可以滿足不同樹脂增稠的要求。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乙烯基單體改性聚酯樹脂的制備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驟:
(1)將多元醇、飽和多元酸或酸酐與不飽和多元酸或酸酐在催化劑的作用下,進行聚合反應,得到不飽和聚酯樹脂;
(2)在引發劑的作用下,將乙烯基單體與所述不飽和聚酯樹脂反應,即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州華科聚合物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常州華科聚合物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1237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