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利用剩余污泥制備肥水液和緩釋槽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12095.X | 申請日: | 2017-0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27791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16 |
| 發明(設計)人: | 張東;許振鈺;李安邦 | 申請(專利權)人: | 沈陽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4B35/00 | 分類號: | C04B35/00;C04B35/622;C05G1/00 |
| 代理公司: | 沈陽利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21209 | 代理人: | 吳維敬 |
| 地址: | 110159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利用 剩余 污泥 制備 肥水 和緩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利用剩余污泥制備緩釋槽和肥水液的方法。按比例向污泥中加入各種添加劑,冷凍后用帶催化劑的高壓酸射流粉碎,固液分離,將污泥中的氨基酸、氮磷鉀以及大量的微量元素提取出來,調pH值,將過量的金屬以氫氧化物形式沉淀下來,液體經處理后用作水產養殖用肥水液;固體沉淀和殘渣等成分烘干,球磨,加壓成型,干燥,煅燒即可得到多孔陶瓷緩釋槽;本方法污泥中各成分均得以利用,無二次污染,制備的肥水液加入肥水緩釋槽中,肥水液通過槽壁的微孔,緩慢連續釋放到水體中,使得肥效有效利用,微生物生長均勻持續。提高了水產品產量,凈化水質,成本低。具有很高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水產養殖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利用剩余污泥制備肥水液和具有凈化水質功能的緩釋槽的方法。
背景技術
因環境污染以及過度捕撈等因素的影響,海洋、河湖等天然水產資源產量逐年萎縮,為了滿足人們對水產品需求的逐年增加,水產養殖業產迅猛發展。無論是淡水養殖還是海水養殖,養殖水體的水質直接影響水產品的產量、質量和安全。肥水和水產施肥是水產養殖不可少的環節,通過向水體中施肥可以增加水體內的浮游生物,提高水體本身的增氧能力,消除水中的氨氮、硫化氫等有害物質,同時直接增加餌料生物數量,為魚蝦蟹等養殖動物提供餌料。目前的肥水和施肥的方法是直接向水體內施加有機肥料和無機肥料,再配合微生物制劑。使用水溶性無機肥料雖然作用迅速,但肥效持續時間較短,所含營養成份較單一;有機肥料雖然施用后肥效持久,但分解緩慢,且分解時要消耗大量的氧氣,施用不當易引起水產動物的缺氧死亡。需要一種富含氮磷鉀、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的有機-無機液體肥料。在使用方法上,一般傳統的方法是直接將肥料撒入水中,這樣雖然簡單但是肥效不能持續,施肥不均,勞動量大。若用機械設備施加,增加設備和管理成本,設計一種簡單的免維護的能夠緩慢釋放肥水液的裝置,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污泥的處理一直是水處理行業的難題,目前,對于剩余污泥的處理方法主要有土地利用、衛生填埋和焚燒等方法。這些方法有的存在著環境安全隱患,有的成本高。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這些有機物以生物殘體為主,富含蛋白質和銅鋅鐵等金屬元素,其中的很多成分都是寶貴的資源。因而,積極探討污泥的綜合利用方法,變廢為寶,是污泥處置的最好出路。
污水處理廠的剩余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鉀以及豐富的微量元素,含有蛋白質等各種有機質,還含有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的物質,這些有害物質,經簡單的發酵處理很難出去,不能作為水產肥料使用。
為了安全地綜合利用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剩余污泥,開發一種新的肥水槽和肥水液,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利用剩余污泥制備肥水緩釋槽和肥水液。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利用剩余污泥制備緩釋槽和肥水液的方法,涉及水產養殖業緩釋施肥裝置和肥水營養液及其制備方法以及污水處理廠剩余污泥的綜合利用。
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利用剩余污泥制備緩釋槽和肥水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取新鮮的剩余污泥,調整含水率80-88%,加入污泥質量的5%-10%的過磷酸鈣、10%-20%的硅藻土和10%-20%的質量百分含量為30%的雙氧水,攪拌均勻,于﹣20-﹣8℃冷凍24h,得到冷凍固體污泥料,再按污泥質量和酸溶液體積比為1kg:1L,取含硝酸和硫酸的濃度分別為0.5-1 mol/L和0.25-0.5 mol/L混合酸溶液,加入污泥質量的0.1%-1%的納米鈦酸鈣粉體,攪拌混合,分散均勻,制成納米鈦酸鈣-混合酸的懸濁料液,加熱至60-90℃,用高壓噴槍,將混合酸懸濁料液以50-100m/s的噴射速度,噴入冷凍固體污泥料中,使冷凍污泥料粉碎融化,攪拌均勻,加熱保持微沸30-60min,冷卻到室溫,固液分離,得到固體A和液體A;
2)將步驟1得到的固體A與等質量的水混合,攪拌均勻,加熱至70-90℃,用氫氧化鈉調整溶液的pH值8-9,浸泡1h,固液分離,得到液體B和固體B;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沈陽理工大學,未經沈陽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12095.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