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即時通信的協同工作中任務信息的提醒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12067.8 | 申請日: | 2017-0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70772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9 |
| 發明(設計)人: | 楊海峰;高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飛救醫療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2/58 | 分類號: | H04L12/58;H04L12/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華偉業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80 | 代理人: | 王勇;葉北琨 |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即時 通信 協同 工作 任務 信息 提醒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即時通信的關鍵任務提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服務器判斷是否要提醒聊天群或協作群中某個或某幾個客戶端進行提醒;如果判斷為是,自動計算提醒周期并進行相應的計時,如果判斷為否,重新執行步驟1);2)計時到達所述提醒周期時,服務器主動向對應的客戶端推送消息。本發明中,用戶A發出某個關鍵事件時,根據歷史情況動態計算需要啟動提醒的時間,如超過提醒時間其他用戶未響應該事件,則按照計算出的時間進行提醒,提醒群里對應角色的用戶,直到被提醒的用戶處理該事件為止。另外,每個工作組的響應時間不一樣,通過動態平均算法,逐步接近本工作組的工作水平。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計算機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本發明涉及即時通信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協同工作是指多個人共同完成一件或者多件事項。從字面上上來看,協同就是齊心協力、共同工作。或者說是協調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不同資源或者個體,協同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標的過程。日常工作中,大部分事項都需要與同事協作完成、與其他部門協調資源、或者向領導進行請示匯報;大部分工作都處于開放的環境,如特殊請求、突發事件、臨時匯報、項目協作、活動組織、意見征集、溝通協調等等,因此,通過協作流程的使用,員工可以很便捷的實現與其他同事的頭腦風暴、分工協作、資源整合,使得很多處于隨機和發散狀態的工作實現有序化、可跟蹤化、可追溯化,實現工作的敏捷性與有效性的統一。
另一方面,即時通信(英文為Instant Messaging,縮寫為IM)是目前Internet上最為流行的通訊方式,各種各樣的即時通信軟件也層出不窮;服務提供商也提供了越來越豐富的通信服務功能。目前,即時通信軟件已被用于協同工作中,用以在參與業務流程的不同人員之間完成協作內容和任務信息的交互。然而,通用的即時通信系統并未根據協同工作的特殊要求進行優化,在使用時存在諸多不便。例如:即時通信系統協作群中,用戶發送協同工作中的某個關鍵任務后,其他用戶可能因為不關注等原因無法立刻響應并處理該事件,導致協作不順暢。尤其是在時間要求高的應用場合,例如協作急救流程中,上述問題將尤其突出。
因此,當前迫切需要一種基于即時通信的向參與人員及時地傳遞對應的任務信息并進行提醒的解決方案。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任務是提供一種基于即時通信的向參與人員及時地傳遞對應的任務信息并進行提醒的解決方案。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基于即時通信的關鍵任務提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驟:
1)服務器判斷是否要提醒聊天群或協作群中某個或某幾個客戶端進行提醒;如果判斷為是,自動計算提醒周期并進行相應的計時,如果判斷為否,重新執行步驟1);
2)計時到達所述提醒周期時,服務器主動向對應的客戶端推送消息。
其中,所述提醒周期的計算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11)建立一個大小為N個元素的隊列,將隊列內所有的元素初始化為業務流程中執行對應任務的標準時限M;
12)對該隊列做動態平均,得到Tavg=(T0+T1+T2+T3+…+TN-1)/N;
13)從A時間開始計時直到B事件發生,記錄本次從A時間到B事件發生的A到B時間Ti;如TavgM,如在M秒時未發生B事件,則啟動質控告警,如Tavg=M,則以Tavg作為所述提醒周期,直到B事件發生,記錄本次A到B時間Ti;i=0,1,…,N-1;
14)將隊列中的隊首元素出隊,然后將本次Ti加入隊尾,再對該隊列做N次動態平均值得到Tavg,作為下一次啟動質控告警的時間。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下列技術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飛救醫療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經飛救醫療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12067.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