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利用污泥制備無土栽培用陶粒和營養(yǎng)液的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710111537.9 | 申請日: | 2017-0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27790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16 |
| 發(fā)明(設(shè)計(jì))人: | 張東;李艷;許振鈺;李安邦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沈陽理工大學(xué) |
| 主分類號: | C04B35/00 | 分類號: | C04B35/00;C04B35/622;C04B38/00;A01G31/00;C05G1/00;C05G5/20 |
| 代理公司: | 沈陽利泰專利商標(biāo)代理有限公司 21209 | 代理人: | 吳維敬 |
| 地址: | 110159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guān)鍵詞: | 一種 利用 污泥 制備 無土栽培 陶粒 營養(yǎng)液 方法 | ||
1.一種利用污泥制備無土栽培用陶粒和營養(yǎng)液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取新鮮的剩余污泥,調(diào)整含水率80-90%,加入污泥質(zhì)量的10-40%的硅藻土,按污泥質(zhì)量和雙氧水體積的比為1 kg:0.01-0.2L加入質(zhì)量濃度為30%的雙氧水溶液,攪拌混合勻,于﹣20-﹣8℃冷凍12h,取出,得到冷凍固體污泥料,再按新鮮污泥質(zhì)量和酸溶液體積比為1kg:1L取混合酸溶液,加入新鮮污泥質(zhì)量的0.1%-5%的納米鈦酸鈣粉體,攪拌混合,分散均勻,制成納米鈦酸鈣-混合酸的懸濁料液,加熱至60-90℃,用高壓噴槍,將混合酸懸濁料液以50-100m/s的噴射速度,噴入冷凍固體污泥料中,使冷凍污泥料粉碎融化,攪拌均勻,固液分離,得到固體A和液體A;
步驟2:將步驟1得到的固體A與等質(zhì)量的水混合,攪拌均勻,用氫氧化鉀調(diào)pH值8-9,加熱微沸5-10min,滴加氫氧化鉀溶液,使浸泡液的pH值保持在8-9,冷卻到室溫,固液分離,得到固體B和液體B;
步驟3:將步驟2得到的液體B與步驟1得到的液體A混合,加入含鈣和鎂的化合物,攪拌均勻,反應(yīng)完全,再加入氫氧化鉀和氨水調(diào)整溶液的pH值6-8,室溫下,靜置12h,固液分離,得到固體C和液體C;
步驟4:將步驟3得到的液體C中,按1-10g/L的量加入納米鈦酸鈣,紫外光輻照下,攪拌20-60min,固液分離,得到固體D和營養(yǎng)液;
步驟5:將步驟2得到的固體B和步驟3得到的固體C以及步驟4得到的固體D烘干,混合球磨0.5-8h,加水,制成小球,105℃烘干,于燒成溫度為950-1250℃煅燒,即可得到多孔陶粒,可用作具備吸附重金屬功能的無土栽培的基料;
所述步驟1中加入的混合酸溶液為硝酸、硫酸和磷酸的混合溶液,其含量為硝酸、硫酸和磷酸的濃度分別為1-2 mol/L、0.1-0.5 mol/L和1-1.5mol/L;
步驟3中的加入含鈣和鎂的化合物為碳酸鈣、氧化鈣、氫氧化鈣、白云石、方解石和石灰石以及碳酸鎂、氧化鎂和氫氧化鎂中的一種或幾種,加入量為鈣和鎂的摩爾數(shù)與污泥千克數(shù)比為1.5-2.5:0.8-1.5:5;
所述步驟3中調(diào)液體B和A的混合液的pH值的過程中,加入氫氧化鉀時(shí),氫氧化鉀的摩爾數(shù)與液體A和B的混合液的體積升數(shù)之比控制在0.8-1.2:1范圍內(nèi);
所述步驟4中使用的紫外光波長為254nm,輻照強(qiáng)度不低于100 μW/cm2 ;
所述步驟5中制成的小球,成球壓力0-10MPa,球粒直徑為2-30mm;
所述步驟5煅燒升溫程序?yàn)椋阂?℃/min的升溫速度升到300 ℃, 并在此溫度下保溫30min,再以5℃/min的速度繼續(xù)升溫到燒成溫度, 并保溫10-20 min。
該專利技術(shù)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shù)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沈陽理工大學(xué),未經(jīng)沈陽理工大學(xué)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shù)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11537.9/1.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