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偏光片和液晶顯示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07021.7 | 申請日: | 2017-0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72755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29 |
| 發明(設計)人: | 劉智 | 申請(專利權)人: | 合肥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5/30 | 分類號: | G02B5/30;G02F1/133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張京波;曲鵬 |
| 地址: | 230012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偏光 液晶顯示 設備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偏光片和液晶顯示設備,包括:第一保護層;偏光層,第一保護層設置在偏光層的一層面上;和第二保護層,第二保護層設置在偏光層的另一層面上;其中,第一保護層和第二保護層中的至少一個具有多孔結構。本發明提供的偏光片,第一保護層和/或第二保護層具有多孔結構,多孔結構更好地阻止外界熱量向偏光層傳遞,可避免偏光層收縮,這樣制作成顯示模組時就可有效防止玻璃基板彎曲。
技術領域
本文涉及但不限于液晶顯示技術,尤指一種偏光片和一種液晶顯示設備。
背景技術
現有的偏光片包括第一三醋酸纖維素層、聚乙烯醇層、第二三醋酸纖維素層、壓敏膠層和離型膜,聚乙烯醇層延展拉伸后,將第一三醋酸纖維素層和第二三醋酸纖維素層設置在聚乙烯醇層的兩層面上,壓敏膠層設置在第一三醋酸纖維素層和第二三醋酸纖維素層中的一個的外側面上,然后再在壓敏膠層的外側面上設置離型膜。在使用時揭掉壓敏膠層的離型膜,然后貼覆在玻璃基板的兩個板面上(形成顯示模組),且貼合后的兩個偏光片的兩個吸收軸(一個橫置、一個縱置)滿足相互垂直的使用要求(由液晶顯示原理決定)。
偏光片制作方法簡述:聚乙烯醇膜經過膨潤、染色、水洗等工藝后延展拉伸,再經過補色、烘干等工藝后在兩層面上設置三醋酸纖維素膜(第一三醋酸纖維素層和第二三醋酸纖維素層),然后再進行后續的工藝并涂覆壓敏膠以及貼覆離型膜等,最后通過橫向和縱向的裁剪得到多個偏光片(顯示模組多為長方形結構,橫向裁剪得到的偏光片、在顯示模組上其吸收軸橫置而沿長邊方向,縱向裁剪得到的偏光片、在顯示模組上其吸收軸縱置而沿寬邊方向)。
延展拉伸后(吸收軸沿拉伸方向)的聚乙烯醇層具有收縮特性,在高溫環境下,大量熱量通過外層的三醋酸纖維素層傳遞至聚乙烯醇層上,在吸收大量熱量后聚乙烯醇層的收縮量較大。當聚乙烯醇層收縮后,橫置吸收軸的偏光片收縮的尺寸會大于縱置吸收軸的偏光片收縮的尺寸,玻璃基板受到橫置吸收軸的偏光片的拉扯力較大而發生彎曲(拉扯力與偏光片收縮量成正比,橫置吸收軸的偏光片收縮量大于縱置吸收軸的偏光片的收縮量)。玻璃基板厚度越薄,抗彎曲性能越弱,彎曲越嚴重,產品的平坦度越差。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中的至少之一,本文提供了一種偏光片,可更好地阻止外界的熱量透過防收縮層向偏光層傳遞,避免偏光層收縮,以實現制作成顯示模組時有效防止玻璃基板彎曲。
為了達到本文目的,本文提供了一種偏光片,包括:第一保護層;偏光層,所述第一保護層設置在所述偏光層的一層面上;和第二保護層,所述第二保護層設置在所述偏光層的另一層面上;其中,所述第一保護層和所述第二保護層中的至少一個具有多孔結構。
可選地,所述多孔結構的孔隙率為10~30%。
可選地,所述多孔結構的孔徑分布為3~5um。
可選地,所述多孔結構僅均勻分布于所述第一保護層。
可選地,所述多孔結構僅均勻分布于所述第二保護層。
可選地,所述多孔結構同時均勻分布于所述第一保護層和所述第二保護層。
可選地,所述偏光片還包括:連接層,所述第一保護層具有所述多孔結構,所述連接層設置在所述第二保護層的背向所述偏光層的表面上。
可選地,所述偏光片還包括:離型膜,設置在所述連接層的背向所述第二保護層的表面上。
可選地,所述第一保護層和所述第二保護層均為三醋酸纖維素層,所述偏光層為聚乙烯醇層,所述連接層為壓敏膠層。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液晶顯示設備,包括有上述任一實施例所述的偏光片。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提供的偏光片,第一保護層和/或第二保護層內設置多孔結構,多孔結構更好地阻止外界熱量向偏光層傳遞,可避免偏光層收縮,這樣制作成顯示模組時就可有效防止玻璃基板彎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合肥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合肥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07021.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