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生態牛養殖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106481.8 | 申請日: | 2017-0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79546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23 |
| 發明(設計)人: | 周其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貴州省遵義市道真自治縣聚特農牧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K67/02 | 分類號: | A01K67/02 |
| 代理公司: | 遵義浩嘉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52112 | 代理人: | 李明 |
| 地址: | 563500 貴州省遵義***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生態 養殖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牛養殖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生態牛養殖方法。
背景技術
牛肉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肉食品之一,牛肉的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能提高人體機體抗病能力,對生長發育及手術后、病后調養的人在補充失血和修復組織等方面特別適宜。寒冬吃牛肉,有暖胃作用,為寒冬補益佳品。牛一般為放養,而豬為圈養,養牛的成本比養的豬高,牛肉也比豬肉貴,因此長期以來豬肉的銷量還不比牛肉多。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供,加之吃豬肉豬油都容易長胖,人們對豬肉的需求量不斷減少,對牛肉的需求量不斷增加。牛養殖業也為此得到不斷發展,為了快速提高回收養牛成本,贏得養牛利潤,目前牛養殖都是形成一定規模的圈養模式,即將牛放在圈舍里,喂給其飼料,減去了放養消耗人力場地等成本,雖然獲得了較多利潤。但是,長期圈養吃飼料的牛身體體質差,肉質無法保證。并且長期置于圈舍不能正常呼吸道山間新鮮空氣,影響了其身體機能健康發育,也得不到基本身體鍛煉,也無法保障其健康成長。雖然也出現了一些圈養為主放養為輔的模式,但是沒有規劃好放養節奏,還是散放散收,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照料,也浪費較多的山林土地資源。另外,散放散收使得牛群雜亂無章,有些放養吃草就飽了,有些則沒有吃飽,饑飽不一使得后續圈養味飼料無法統一投放,既需耗費放料管理時間,又使得牛群成長不一,影響了牛養殖的效率,也影響了牛養殖的質量。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統籌牛養殖的放養圈養時間,合理調節放養節奏的生態牛養殖方法。
一種生態牛養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場地選擇:選擇傾斜25至35坡度的山地,在山地上設置4條并排首尾相接往返的S形走道,每條S形走道長為8百至1千米寬為3至5米,定期護理S形走道內的植被,在S形走道之間空隙種植樹木;(2)圈舍設置:在第一條S形走道的出發側和第四條S形走道的回來側設置圈舍,在第四條S形走道的回來道上設置清洗和消毒通道;
(3)牛仔選配:選擇身體健壯月齡在3至4月的牛仔;(4)幼牛期管理:上午每頭牛供給2至2.5斤飼料,后將牛放入S形走道行走,從第一條出發至第四條回來控制時間為3至3.5小時,回來后給每頭牛供給3至4斤飼料,每次回來均啟動對牛清洗和消毒工作;(5)育肥期管理:上午每頭牛供給2.5至3斤飼料,后將牛放入S形走道行走,從第一條出發至第四條回來控制時間為2至2.5小時,回來后給每頭牛供給3至4斤飼料,吃料后將牛放入S形走道行走,從第一條出發至第四條回來控制時間為1.5至2小時,回來后給每頭牛供給2至3斤飼料,每次回來均啟動對牛清洗和消毒工作;(6)出欄:育肥至牛體重達到700至800千克以上時可以出欄。
進一步,該生態牛養殖方法的步驟(4)幼牛期管理:上午每頭牛供給2至2.5斤飼料,后將牛放入S形走道行走,從第一條出發至第四條回來控制時間為3.5小時,回來后給每頭牛供給3至4斤飼料,每次回來均啟動對牛清洗和消毒工作。
進一步,該生態牛養殖方法的步驟(5)育肥期管理:上午每頭牛供給2.5至3斤飼料,后將牛放入S形走道行走,從第一條出發至第四條回來控制時間為2.5小時,回來后給每頭牛供給3至4斤飼料,吃料后將牛放入S形走道行走,從第一條出發至第四條回來控制時間為1.5小時,回來后給每頭牛供給2至3斤飼料,每次回來均啟動對牛清洗和消毒工作。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明取得的有益技術效果為:該生態牛養殖方法較好的統籌了牛養殖的圈養放養時間,圈養時能進食較多飼料,利于其成長,放養時能得到較好的身體體質鍛煉,呼吸新鮮空氣,恢復放養牛的本性,合理調節放養圈養節奏,減少了放養的人力物力,節省了牛養殖的成本,提高牛養殖工作效率,也降低了對放養土地資源的使用,較大程度的保護了環境。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平面示意圖。
在圖中:1、圈舍;2、消毒通道;3、清洗通道;4、S形走道。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平面示意圖對本發明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發明,并非用于限定本發明的范圍。
一種生態牛養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場地選擇:選擇傾斜25至35坡度的山地,在山地上設置4條并排首尾相接往返的S形走道4,每條S形走道4長為8百至1千米寬為3至5米,定期護理S形走道4內的植被,在S形走道4之間空隙種植樹木;
(2)圈舍1設置:在第一條S形走道的出發側和第四條S形走道的回來側設置圈舍1,在第四條S形走道的回來道上設置清洗和消毒通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貴州省遵義市道真自治縣聚特農牧業有限公司,未經貴州省遵義市道真自治縣聚特農牧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0648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規模化飼養管理條件下萊蕪母豬的飼養方法
- 下一篇:一種自動喂食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