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電容稱重傳感器非線性補償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04766.8 | 申請日: | 2017-0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67318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6-04 |
| 發明(設計)人: | 俞阿龍;戴金橋;孫紅兵 | 申請(專利權)人: | 淮陰師范學院 |
| 主分類號: | G01G23/00 | 分類號: | G01G23/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23300 江蘇省淮安***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容 稱重 傳感器 非線性 補償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電容稱重傳感器非線性補償器,包括上殼和下殼,所述上殼位于下殼的正上方,所述上殼的外側面粘接有密封墊,所述密封墊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有固定框的內表面,所述下殼的外側面開設有兩個密封槽,兩個所述密封槽的內部均卡接有密封條,所述密封條的外側面與密封墊的內表面固定連接,下殼的正面分別開設有進線孔和出線孔,固定框上對應出線孔和進線孔的位置開設有第一缺口。該電容稱重傳感器非線性補償器,通過在線套上固定套接有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能夠加強線套與下殼連接處的密封,通過在上殼與固定框之間粘接有密封墊,能夠有效避免進水和受潮,解決了現有的非線性補償器密封效果差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傳感器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電容稱重傳感器非線性補償器結構封裝技術。
背景技術
現代電子秤稱重系統中,采用稱重傳感器得到重量信號,再將該重量信號送到調理電路中進行調理和顯示,得到稱重結果,目前,電阻應變式稱重傳感器在電子衡器中廣泛采用,但是受應變極限的限制,電阻式傳感器的金屬應變絲電阻的相對變化一般低于1%,且應變絲的阻值受溫度的影響很大,與之相比,電容式傳感器電容值的相對變化量可大于100%,因此測量范圍大得多;電容傳感器一般用金屬作電極,以無機材料作絕緣支承,因此能承受很大的溫度變化,另外電容式傳感器還具有靈敏度高、動態響應時間短、機械損失小等優點,但在利用電容稱重傳感器進行稱重測量時, 傳感器輸出電壓值與載荷重量之間的關系是非線性的,為了保證一定的測量精度及便于在測控系統中應用,必須對其進行非線性補償,目前常用補償方法有硬件補償法和軟件法,但由于電容稱重傳感器嚴重的非線性,用硬件電路補償時,電路復雜,補償精度也不高,在微機化的智能儀器和控制系統中,常用軟件代替硬件進行非線性補償,并已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由于非線性補償器是稱重傳感器工作過程的重要裝置,所以非線性補償器的工作環境非常重要,現有的非線性補償器存在密封性差的問題,在工作中出現進水和受潮時會嚴重影響補償器的工作,進而導致稱重傳感器的數據嚴重失真。
發明內容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電容稱重傳感器非線性補償器,解決了現有的非線性補償器密封效果差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電容稱重傳感器非線性補償器,包括上殼和下殼,所述上殼位于下殼的正上方,所述上殼的外側面粘接有密封墊,所述密封墊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有固定框的內表面,所述下殼的外側面開設有兩個密封槽,兩個所述密封槽的內部均卡接有密封條,所述密封條的外側面與密封墊的內表面固定連接。
所述下殼的正面分別開設有進線孔和出線孔,所述固定框上對應出線孔和進線孔的位置開設有第一缺口,所述密封墊上對應第一缺口的位置開設有第二缺口,所述進線孔和出線孔的內部均設置有線套,兩個所述線套的內部分別固定套接有進線和出線,所述線套的外表面分別粘接有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第一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之間,所述第一密封圈的靠近第二密封圈的一側面與下殼的正面接觸,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固定框與下殼之間,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外側面與密封墊接觸,所述第三密封圈靠近第二密封圈的一側面與下殼的內表面接觸。
所述下殼的內底壁上固定安裝有電路板,所述電路板上分別焊接有第一接線柱和第二接線柱,所述下殼的內底壁上固定連接有擋板,所述擋板位于電路板與線套之間,所述擋板上對應第一接線柱和第二接線柱的位置分別開設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接線柱遠離電路板的一端貫穿第一通孔并延伸至擋板的正面,所述第一接線柱延伸至擋板正面的一端與進線焊接,所述第二接線柱遠離電路板的一端貫穿第二通孔并延伸至擋板的正面,所述第二接線柱延伸至擋板正面的一端與出線的一端焊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淮陰師范學院,未經淮陰師范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0476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