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液晶顯示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103414.0 | 申請日: | 2017-0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65277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18 |
| 發明(設計)人: | 陳猷仁 | 申請(專利權)人: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重慶惠科金渝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F1/1335 | 分類號: | G02F1/133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匯澤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228 | 代理人: | 亓贏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石巖街道水田村民***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液晶 顯示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無邊框的設計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液晶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TFT-LCD是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的簡稱。TFT-LCD為背光型液晶顯示器,其是由液晶顯示面板及背光模塊(Backlight Module)所組成,液晶顯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彩膜基板(CF,Color Filter)、第二基板-薄膜晶體管基板(TFT,Thin Film Transistor)、夾于彩膜基板與薄膜晶體管基板之間的液晶(LC,Liquid Crystal)。LCD通過在陣列基底和濾色基底上的電極上施加電壓時在液晶層中重新排列液晶分子來顯示圖像。由于LCD自身不能發光,因而需要背光模塊。背光模塊可包括諸如發光二極管、熒光燈等等的光源、導光板、棱鏡片、擴散片、保護片等等。
TFT-LCD為了突顯出顯示畫面的一體感,開始朝向無邊框設計,而當邊框取消之后,邊緣的側漏光問題就必須被克服,否則會出現外圍漏光的現象,目前解決方式是在無邊框產品的開放單元(Open Cell)邊緣端面上涂上一圈黑膠(Side Seal),將光線吸收阻絕光線透出,但此一方式需要增加材料與制程工序,非常不方便。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無邊框的設計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用以解決無邊框液晶顯示器邊緣的側漏光問題,利用彩色濾光片玻璃外凸并設置一黑色光阻,將基板陣列端面的折射光有效破壞并吸收,此方式只需在基板玻璃切割過程中設定彩色濾光片基板切割位置即可,完全無需額外材料與制程。
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依據本發明提出的一種液晶顯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具有一外表面;一第二基板,與所述第一基板相對設置;一液晶層,設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及所述第二基板之間;以及一遮光單元,設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外表面周圍;其中所述第一基板的邊緣端玻璃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基板的邊緣端玻璃尺寸。
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采用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實現。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包括背光模塊,還包括所述的液晶顯示面板。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當所述遮光單元設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外表面周圍時,所述遮光單元位于所述第一基板與所述第二基板之間,且延伸至所述第二基板之外。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遮光單元為一黑色材質。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黑色材質為一黑色光阻。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板為一彩色濾光片基板。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基板為一薄膜晶體管基板。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板的邊緣端玻璃外露。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板的邊緣端玻璃尺寸減去所述第二基板的邊緣端玻璃尺寸值為正。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用以解決無邊框液晶顯示器邊緣的側漏光問題,利用彩色濾光片玻璃外凸并設置一黑色光阻直接取代傳統邊緣端面上涂上一圈黑膠,吸收端面的漏光,制程更簡便。
附圖說明
圖1是范例性傳統液晶顯示器背光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2a是范例性顯示面板外框設計示意圖。
圖2b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無邊框設計示意圖。
圖3a是范例性具有邊框設計示意圖。
圖3b是范例性的無邊框側密封設計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于彩色濾光片玻璃基板表面上具有黑色材質的面板陣列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各實施例的說明是參考附加的圖式,用以例示本發明可用以實施的特定實施例。本發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內」、「外」、「側面」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以說明及理解本發明,而非用以限制本發明。
附圖和說明被認為在本質上是示出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在圖中,結構相似的單元是以相同標號表示。另外,為了理解和便于描述,附圖中示出的每個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但是本發明不限于此。
在附圖中,為了清晰起見,夸大了層、膜、面板、區域等的厚度。在附圖中,為了理解和便于描述,夸大了一些層和區域的厚度。將理解的是,當例如層、膜、區域或基底的組件被稱作“在”另一組件“上”時,所述組件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間組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惠科股份有限公司;重慶惠科金渝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惠科股份有限公司;重慶惠科金渝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0341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