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坡道起步控制方法及電動汽車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102689.2 | 申請日: | 2017-0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28193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18 |
| 發明(設計)人: | 張雷;邵桂欣;戴軍;時彪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L15/20 | 分類號: | B60L15/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銀龍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許靜;安利霞 |
| 地址: | 102606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坡道 起步 控制 方法 電動汽車 | ||
1.一種坡道起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獲取車輛的當前行駛參數;
根據所述當前行駛參數,判斷所述車輛當前是否處于坡道起步狀態以及所述當前行駛參數是否滿足預設的坡道起步輔助控制條件;
當所述車輛當前處于坡道起步狀態且所述當前行駛參數滿足預設的坡道起步輔助控制條件時,檢測車身電子穩定系統和電機系統的當前工作狀態;
當車身電子穩定系統和電機系統的當前工作狀態均為正常時,分別向車身電子穩定系統和電機系統輸出控制信號,使所述車身電子穩定系統和所述電機系統均處于工作狀態時,車身電子穩定系統和所述電機系統交替地執行坡道起步控制輸出方式;
其中,所述分別向車身電子穩定系統和電機系統輸出控制信號的步驟包括:
向所述電子穩定系統輸出第一控制方式信號,使所述電子穩定系統根據所述第一控制方式信號,輸出能夠使車輛維持靜止狀態的輪邊壓力,并將所述輪邊壓力維持預設時間;
向所述電機系統輸出第二控制方式信號,使所述電機系統根據所述第二控制方式信號,輸出與所述電機當前旋轉方向相反的第一恒定扭矩T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坡道起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車輛的當前行駛參數包括車輛所處的坡道的坡度、車速和車輛的檔位;其中,當車輛所處的坡道的坡度大于一預設標定坡度,車速為零且當前檔位與重力加速度沿坡道分量的方向不同時,所述車輛當前處于坡道起步狀態,且當前行駛參數滿足預設的坡道起步輔助控制條件。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坡道起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將所述輪邊壓力維持預設時間之后,所述方法還包括:
檢測當前整車控制器輸出的請求扭矩是否大于所述車輛當前檔位的蠕行扭矩,其中,當請求扭矩大于當前檔位的蠕行扭矩時,控制所述車輛退出坡道起步控制過程;否則,控制所述電子穩定系統輸出使車輛保持靜止狀態的輪邊壓力,并將所述輪邊壓力維持預設時間;
檢測所述輪邊壓力維持的時間是否大于預設時間以及電機旋轉方向與重力加速度沿坡道分量的方向是否相同;若輪邊壓力維持的時間小于預設時間或電機旋轉方向與重力加速度沿坡道分量的方向不同,則控制所述車身電子穩定系統輸出使車輛維持靜止狀態的輪邊壓力,并維持預設時間。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坡道起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控制所述電機系統輸出第一恒定扭矩T1之后,所述方法還包括:
檢測整車控制器輸出的請求扭矩是否大于第一恒定扭矩T1,其中,當請求扭矩大于第一恒定扭矩T1時,車輛退出坡道起步輔助控制;否則,控制所述電機系統輸出第一恒定扭矩T1;
檢測所述電機系統輸出的第一恒定扭矩T1維持的時間是否大于預設時間;若所述第一恒定扭矩T1維持的時間大于預設時間,則控制車輛退出坡道起步控制過程,否則,控制所述電機系統輸出第一恒定扭矩T1。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坡道起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車身電子穩定系統和電機系統的當前工作狀態的步驟之后,所述方法還包括:
若所述電機系統處于故障狀態,電子穩定系統處于正常工作狀態,則
向所述電子穩定系統輸出第一控制方式信號,使所述電子穩定系統根據所述第一控制方式信號,輸出能夠使車輛維持靜止狀態的輪邊壓力,并將所述輪邊壓力維持預設時間。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坡道起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車身電子穩定系統和電機系統的當前工作狀態的步驟之后,所述方法還包括:
若所述電子穩定系統處于故障狀態,電機系統處于正常工作狀態,則
向所述電機系統輸出第三控制方式信號,使所述電機系統根據第三控制方式信號,輸出與所述電機當前旋轉方向相反的第二轉矩T2,并使所述第二轉矩T2維持預設時間;
向所述電機系統輸出第四控制方式信號,使所述電機系統根據第四控制方式信號,輸出與所述電機當前旋轉方向相反的第三恒定扭矩T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02689.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