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地道上邽半夏覆膜種植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101447.1 | 申請日: | 2017-0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00321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30 |
| 發明(設計)人: | 劉文珺;秦大凱;鄭尚義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水農業學校(天水市農業科技人才培訓中心) |
| 主分類號: | A01G1/00 | 分類號: | A01G1/00;A01C1/06;A01G13/02;A01G9/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湯東鳳 |
| 地址: | 741400 甘***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地道 半夏 種植 方法 | ||
1.一種地道上邽半夏覆膜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道上邽半夏覆膜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選茬口:半夏與前茬作物為谷子、麥類、玉米、高粱、大豆、大蔥、大蒜的輪作換茬;
整地:選擇土壤肥沃、具有排灌條件的沙質壤土,于年前深耕一次,封凍前灌水;立春解凍后施腐熟的有機肥,用旋耕機旋耕;
做畦:在整好的地上劃線培土做畦,相鄰兩畦中間留小溝,用作走道和下雨后拱棚上流下的雨水的排水道;
選用品種:地道上邽半夏品種播種前將種用半夏塊莖用草木灰浸種;撈出晾干后,移到溫度為20℃~25℃的塑料大棚內進行催芽;
播種:催芽后,3月1日播種;第1小畦取出8cm厚的表層土,然后均勻撒施入種肥;種源選用中小種莖,良種繁育選用大種莖,按行距15cm,株距3cm 的品字形均勻擺放種粒;再用鐵锨把第2小畦的表土移到第1小畦蓋勻、鈀平,依次類推;播種后撒麥草進行防旱保墑;
搭建拱棚:播種后,3月30日覆蓋地膜和搭建小拱棚;
田間管理:小拱棚半夏播種后不放風;在半夏出苗盛期,在膜面或小拱棚上間隔打洞以防燒苗;5月30日揭去小拱棚膜和地膜。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道上邽半夏覆膜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選用品種具體包括:品種為柳葉型地道上邽半夏,播種前將1.0cm≤φ≤2.0cm的種用半夏塊莖用5%的草木灰浸種2h;撈出晾干后,移到溫度為20℃~25℃的塑料大棚內進行催芽,催芽時間20d,催芽后及時播種。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道上邽半夏覆膜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搭建拱棚的方法具體包括:播種后,3月30日覆蓋地膜和搭建小拱棚,地膜覆蓋時讓膜面和畦面高一致,地膜繃緊繃平,膜的四周用土壓緊壓實;小拱棚先用劈開的竹簽搭建拱形支架;再用塑料薄膜蓋嚴支架;然后用土壓緊壓實膜四周;蓋膜前用有效成份48%的草楚乳油噴灑畦面,邊噴邊蓋膜。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道上邽半夏覆膜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田間管理具體包括:小拱棚半夏播種后不放風;在半夏出苗盛期,日平均氣溫達到20℃時,在膜面或小拱棚上間隔2m打直徑20cm的洞;日平均氣溫達到25℃時揭去小拱棚兩頭的薄膜,在膜面上繼續打洞;當5月30日日平均氣溫達到30℃時揭去小拱棚膜和地膜。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道上邽半夏覆膜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田間管理后進行9月中旬收獲或8月中下旬收獲。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道上邽半夏覆膜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選用品種中,種用半夏塊莖采用水培法生產無毒的半夏塊莖并結合莖點脫毒和組織培養快速繁殖;對得到的種用半夏塊莖進行包衣。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道上邽半夏覆膜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春解凍后施腐熟的有機肥時,同時施入菌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水農業學校(天水市農業科技人才培訓中心),未經天水農業學校(天水市農業科技人才培訓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101447.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