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亞急性甲狀腺炎的中西藥復方制劑及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098876.8 | 申請日: | 2017-0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13393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17 |
| 發明(設計)人: | 李樹欣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樹欣 |
| 主分類號: | A61K38/05 | 分類號: | A61K38/05;A61K36/704;A61K9/20;A61P5/14;A61K31/573;A61K31/505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21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急性 甲狀腺炎 西藥 復方 制劑 制備 方法 | ||
所屬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治療亞急性甲狀腺炎的中西藥復方制劑及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亞急性甲狀腺炎(subacute thyroiditis),又有亞急性肉芽腫性甲狀腺炎、(假)巨細胞甲狀腺炎、亞急性非感染性甲狀腺炎、移行性甲狀腺炎、De Quervain甲狀腺炎等多種稱謂。本病呈自限性,是最常見的甲狀腺疼痛疾病。多由甲狀腺的病毒感染引起,以短暫疼痛的破壞性甲狀腺組織損傷伴全身炎癥反應為特征,持續甲減發生率一般報道小于10%,明尼蘇達州一項160例28年隨訪研究達到15%。 國外文獻報道本病約占甲狀腺疾患的0.5%-6.2%,發生率為每10萬人年發生4.9,男女發病比例為1:3.5,30-50歲女性為發病高峰。多種病毒如柯薩奇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感染與本病有關,也可發生于非病毒感染(如Q熱或瘧疾等)之后。遺傳因素可能參與發病,有與HLA-B35相關的報道。各種抗甲狀腺自身抗體在疾病活動期可以出現,可能繼發于甲狀腺濾泡破壞后的抗原釋放。
亞急性甲狀腺炎病因多認為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變態反應,如柯薩奇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感染等,也可發生于非病毒感染(如Q熱或瘧疾等).近年來研究發現遺傳因素也可能參與發病,在患亞急性甲狀腺炎的雙胞胎患者中發現患者的HLA-B35自身抗原和感染病毒的相關抗原T細胞可發生交叉反應,從而引起機體的自身免疫反應,導致甲狀腺細胞的損害。
亞急性甲狀腺炎的發病機制是由病毒感染或病毒感染后引發的炎性反應。當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反應導致甲狀腺濾泡受到炎癥反應攻擊時,貯存在濾泡腔中的甲狀腺球蛋白被激活,發生蛋白水解,大量的T3、T4釋放入血,表現為甲狀
腺毒癥。血清T3、T4濃度的升高可抑制TSH的分泌,TSH有促進甲狀腺球蛋白的合成的作用。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的破壞及TSH受抑制,影響了甲狀腺球蛋白的合成,當現有的甲狀腺球蛋白消耗殆盡,甲狀腺毒癥表現結束。隨后進入甲狀腺功能正常階段,這一階段持續時間很短,很快就會進入甲狀腺功能減低階段。
甲減是炎癥反應所引起的副作用,甲狀腺濾泡細胞的再生及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需要一個恢復的時間,故甲狀腺功能減低階段要持續到甲狀腺可以合成及分泌足夠的甲狀腺激素達到機體的一個穩態平衡,甲狀腺功能才能恢復正常。如果達不到這一平衡,即出現永久性甲減。
目前,對于亞急性甲狀腺炎有多種治療措施,包括硫脲類藥、促甲狀腺激素及抑制劑量的甲狀腺激素。采用這些藥物影響疾病過程的證據,尚不能令人認同。對本病無特殊治療。因此,各大醫院急需一種新的治療亞急性甲狀腺炎的藥物來減輕患者的痛苦。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療亞急性甲狀腺炎的中西藥復方制劑及制備方法;本發明中西藥復方制劑是由中藥和西藥相結合配制而成的,符合中醫藥和現代醫藥研究理論,中藥散結消腫、消炎止痛、解毒散瘀,配以西藥能有效的改善機體功能,提高免疫力,二者結合使用,安全無毒副作用,療程短,見效快,能夠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臨床應用前景廣闊。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實施如下:
一種治療亞急性甲狀腺炎的中西藥復方制劑,制成所述中西藥復方制劑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包括中藥成分、西藥成分和相關藥用輔料,所述中藥成分包括葛根、昆布、水紅花子、夏枯草、八月札、索骨丹、巴巴花、羅浮柿、海藻、五香草、石莽草和海茜;所述西藥成分包括潑尼松、丙硫氧嘧啶和匹莫多德;所述相關藥用輔料的原料組成包括填充劑、崩解劑、潤濕劑和粘合劑。
所述中藥成分包括葛根33-55份、昆布33-55份、水紅花子30-50份、夏枯草28-48份、八月札28-48份、索骨丹26-44份、巴巴花26-44份、羅浮柿25-40
份、海藻25-40份、五香草23-35份、石莽草22-33份和海茜20-31份;所述西藥成分包括潑尼松5-12份、丙硫氧嘧啶5-9份和匹莫多德5-9份。
所述中藥成分包括葛根39-51份、昆布39-51份、水紅花子35-45份、夏枯草33-45份、八月札33-45份、索骨丹30-40份、巴巴花30-40份、羅浮柿28-36份、海藻28-36份、五香草26-32份、石莽草25-30份和海茜23-28份;所述西藥成分包括潑尼松7-10份、丙硫氧嘧啶6-8份和匹莫多德6-8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樹欣,未經李樹欣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9887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