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含藻原水處理塔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095475.7 | 申請日: | 2017-0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30522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13 |
| 發明(設計)人: | 萬玉山;溫馨;沈夢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3164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含藻原 水處理 | ||
1.一種含藻原水處理塔,其特征在于:含藻原水處理塔從底部向上依次為沉淀區(1)、流化區(2)、吸附氧化區(3)和活性炭吸附區(4);
所述的沉淀區(1)位于整個塔的最下部;所述的沉淀區(1)設計成錐形結構,收集來自上部的污泥和顆粒物,錐形結構的底部設有污泥排放閥(1-1);
所述的沉淀區(1)和流化區(2)之間設置帶有孔洞的弧形第一隔離板(1-2);
所述的流化區(2)內設有流化筒(2-1),流化筒(2-1)上部為圓柱形,流化筒的下部呈喇叭狀,流化筒位于流化區(2)的中心,流化筒(2-1)的下端喇叭狀開口位于流化區的底部,上端開口位于流化區的上部,流化筒(2-1)的下部設有進水管(2-2)和布水管(2-3),所述的布水管(2-3)設置成同心圓形狀;布水管的下部設有曝氣系統(2-4),流化區內充滿聚乙烯復合空心球(2-5);
所述的吸附氧化區(3)位于流化區(2)的上部,吸附氧化區和流化區之間設置帶有孔洞的第二隔離板(3-1),所述的吸附氧化區(3)設有吸附填料(3-2),所述的吸附填料(3-2)由沸石制成;
吸附氧化區上部設有活性炭吸附區(4),活性炭吸附區和吸附氧化區之間設置帶有孔洞的第三隔離板(4-1),所述的活性炭吸附區(4)中設置有活性炭(4-2);
活性炭吸附區的上部設有三相分離器(5),所述的三相分離器包括導流板和位于導流板下方與導流板配合使用的三角導流環,所述的三角導流環安裝在含藻原水處理塔的內壁上,所述的導流板的上部為圓柱形,導流板的下部呈喇叭狀,所述的導流板的下部的內徑大于三角導流環的內徑;導流板的外側設有溢水堰(6),溢水堰(6)連接出水管;
具體的,所述的含藻原水處理塔中上部為圓柱形、下端為圓錐形塔體,所述塔體上開設有觀測口和檢修更換口,塔體體積大小根據待處理水量的多少而定,采用立式豎直放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含藻原水處理塔,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含藻原水處理塔進行污水處理的步驟為;含藻原水通過進水管(2-2)和布水管(2-3)進入流化區(2)內,布水管(2-3)實現均勻布水,流化筒(2-1)內的水流和氣流帶動聚乙烯復合空心球(2-5)產生流化作用,并向上流動,同時對聚乙烯復合空心球(2-5)進行沖刷,水流帶動聚乙烯復合空心球(2-5)進入流化筒的周圍區域,并在重力的作用下不斷從上往下移動,聚乙烯復合空心球上的微生物利用污水中的污染物進行自身繁殖,聚乙烯復合空心球(2-5)脫落的污泥流入沉淀區(1)中,通過污泥排放閥(1-1)排出,污水上升進入吸附氧化區(3),污水中的污染物被吸附填料(3-1)中的微生物吸附并發生生化反應,同時沸石對污染物進行吸附;污水然后進入活性炭吸附區(4),水體中的污染物在這里被攔截吸附下來,三相分離器(5)實現水和活性炭的分離,分離后的水通過溢水堰(6)和出水管排出;污泥排放閥(1-1)排放出來的污泥經濃縮與脫水后外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州大學,未經常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95475.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魚蝦育苗用水處理方法及其裝置
- 下一篇:一種黑臭河道水體綜合治理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