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旋流增紊的稠油井井下摻稀工具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094276.4 | 申請日: | 2017-0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44274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6-04 |
| 發明(設計)人: | 朱紅鈞;王萌萌;孫兆鑫;李帥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南石油大學 |
| 主分類號: | E21B43/24 | 分類號: | E21B43/2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500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旋流增紊 油井 井下 工具 方法 | ||
1.一種旋流增紊的稠油井井下摻稀工具,由尾管(2)、尾管導流板(3)與導流孔板(4)組成,三者同軸;尾管(2)直徑與尾管(2)所連接的上部油管直徑相同,尾管(2)通過其上端螺紋與上部油管相連,尾管(2)下端外壁面設公螺紋;導流孔板(4)是截面為圓環的柱體,導流孔板(4)內徑等于尾管(2)外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尾管(2)內部設有呈螺旋上升狀的尾管導流板(3),尾管導流板(3)寬度等于尾管(2)半徑,在尾管(2)內構造出螺旋上升通道;所述的導流孔板(4)內壁設母螺紋,與尾管(2)下端的公螺紋嚙合;導流孔板(4)周向均勻開設八個螺旋孔道,使導流孔板(4)下部空間與其上部套管(1)與尾管(2)之間形成的環形空間連通。
2.一種旋流增紊的稠油井井下摻稀方法,該方法采用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增紊的稠油井井下摻稀工具,該方法包括:從套管(1)與尾管(2)之間的環形空間上部井口注入高溫稀油,稀油與井底地層流出的稠油劇烈摻混,并把熱量傳遞給稠油,摻混后的混合油較稠油粘度大幅降低;其特征在于:從井口注入的稀油到達導流孔板(4)后,由螺旋孔道引流,呈螺旋式出流,增強了井底流體的紊動強度;井底摻混后的混合油自尾管(2)上返,并在尾管導流板(3)構造形成的螺旋上升通道中進一步摻混,增大了稀油與稠油的混合程度,使稠油充分稀釋;上返的混合油同時通過尾管(2)壁吸收環形空間高溫稀油傳遞的熱量,從而使混合油在舉升過程中有源源不斷的熱量補充,保持低值粘度,改善油流流動性能,節約舉升能耗,避免結蠟事故。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南石油大學,未經西南石油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94276.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光桿密封器
- 下一篇:利用深層地熱資源熱采頁巖氣方法及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