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納米復合材料及其在示蹤淋巴結中的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092810.8 | 申請日: | 2017-0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452323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28 |
| 發明(設計)人: | 吳愛國;任文智;鄒瑞芬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61K49/00 | 分類號: | A61K49/00;A61K41/00;A61P3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周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40 | 代理人: | 潘欣欣 |
| 地址: | 315201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納米復合材料 淋巴結 內核 周圍組織 包覆層 示蹤劑 示蹤 易被 清掃 有機高分子聚合物 腫瘤 紅外熱成像儀 激發光照射 近紅外光 巨噬細胞 熒光材料 熒光染料 腫瘤組織 輻照 可監控 淋巴管 熒光 可用 制備 成像 申請 消融 發現 應用 | ||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納米復合材料,該納米復合材料可用作淋巴結示蹤劑,易被淋巴管中的巨噬細胞吞噬;被示蹤的淋巴結顯示黑色、并在激發光照射下顯示出熒光,易被發現并清掃;結合近紅外光輻照腫瘤及周圍組織及近紅外熱成像儀對腫瘤及周圍組織成像,可監控并消融未被發現的微小淋巴結,從而徹底清掃腫瘤組織周圍淋巴結。所述納米復合材料包括由內到外的內核和至少一層包覆層;所述內核為黑色;所述包覆層的每層中含有熒光材料、熒光染料、有機高分子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種。本申請還公開了上述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以及含有上述納米復合材料和/或其中內核的淋巴結示蹤劑。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一種化合物在示蹤淋巴結中的應用,含有所述化合物的納米復合材料,以及所述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淋巴轉移是乳腺癌、胃癌等部分惡性腫瘤發生轉移的主要途徑,因此,在惡性腫瘤手術中,對腫瘤組織周圍淋巴結的清除越來越重要。受累淋巴結是否能被徹底清除,對惡性腫瘤的愈后起著決定性作用。但是,淋巴結大小不一,微小淋巴結的直徑在2mm左右,手術過程中很難直接用肉眼將其與正常組織區分,因此,手術中需要對惡性腫瘤周圍的微小淋巴結進行示蹤,從而將其有效清除。目前,臨床主要以粒徑為21nm左右的納米炭懸濁液作為淋巴示蹤劑,利用納米炭被毛細淋巴管中巨噬細胞吞噬的特點,對微小淋巴結進行示蹤與清掃。然而,商用納米炭是通過將微小淋巴結染成黑色來與正常組織進行區分并清掃,而對于直徑2mm的微小淋巴結來說,即使被染成黑色,由于手術環境光線、手術人員視力以及經驗等原因,也同樣存在被漏掉的可能。如果被漏掉的是受累的微小淋巴結,對于患者來說是致命的。
商用納米炭懸濁液成分為納米活性炭與分散劑聚乙烯吡咯烷酮,其納米炭表面為負電荷,不能被巨噬細胞表面的清道夫受體和甘露糖受體等特異性識別并吞噬,因此,商用淋巴示蹤劑被巨噬細胞吞噬的效率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此外,目前商用淋巴示蹤劑被國外公司壟斷、價格不菲,一支費用在2000-3000元,很難被普通大眾所接受,因此,其臨床推廣受到限制。
因此,有必要開發出一種代替納米炭來示蹤淋巴結的新型示蹤劑。
發明內容
根據本申請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納米復合材料,該納米復合材料可用作淋巴結示蹤劑,易被淋巴管中的巨噬細胞吞噬;被示蹤的淋巴結裸眼觀察顯示黑色、并在激發光照射下顯示出熒光,易被發現并清掃;結合近紅外光輻照腫瘤周圍的組織及近紅外熱成像儀對腫瘤周圍組織成像,可監控并消融微小淋巴結,從而徹底清掃腫瘤組織周圍淋巴結。
所述納米復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內到外的內核和至少一層包覆層;
所述內核為黑色;
所述包覆層的每層中含有熒光材料、熒光染料、有機高分子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種。
優選地,所述內核選自碳材料、金屬氧化物、金屬硫化物中的至少一種。
優選地,所述碳材料選自氧化石墨烯、碳納米管、碳量子點中的至少一種。
優選地,所述金屬氧化物選自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材料中的至少一種。進一步優選地,所述金屬氧化物選自經過還原的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材料中的至少一種。更進一步優選地,所述金屬氧化物選自黑TiO2納米材料、黑ZrO2納米材料、黑ZnO納米材料中的至少一種。
優選地,所述金屬硫化物為MoS2納米材料和/或CuS納米材料。
優選地,所述內核含有孔徑為0.5nm~3nm的介孔。
優選地,所述內核的平均粒徑為5nm~100nm。
優選地,所述內核的平均粒徑為10nm~80nm。
優選地,所述內核的平均粒徑為10nm~30n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9281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