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電場驅動給藥的微針陣列藥貼及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091904.3 | 申請日: | 2017-0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07927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04 |
| 發明(設計)人: | 蔣樂倫;楊靜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山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M37/00 | 分類號: | A61M37/00 |
| 代理公司: | 東莞市說文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44330 | 代理人: | 劉佳 |
| 地址: | 510000 ***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電場 驅動 陣列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藥貼及其制備方法,尤其是一種基于電場驅動給藥的微針陣列藥貼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以多肽、寡核苷酸、蛋白質等大分子為主的生物制劑越來越多,給藥途徑是生物制劑在臨床中遇到的一個普遍問題??诜o藥雖然安全簡單、方便易行且費用較低,但生物制劑在口服時很容易在肝臟和腸胃道中被降解,降低生物制劑的有效利用度,且部分藥物對消化道會造成一定的損害;注射給藥雖然避免了口服藥物的療效缺點,但難以保持體內穩定的血藥濃度,頻繁注射還容易給患者造成極大的痛苦和不便。傳統的給藥方式還有舌下給藥、直腸給藥和噴霧吸入等,然而這些給藥方式則只能用于個別幾種藥物, 無法滿足當今給藥的需求。此外,上述的傳統給藥方式還存在無法將藥物完全稀釋的問題。
目前,新興的給藥方式主要有透皮給藥和微針給藥。透皮給藥是通過涂敷劑形式將藥物貼于皮膚表面,利用皮膚的滲透來進行藥物傳輸,但由于皮膚的阻礙,藥物的傳輸效率低、速度慢;微針給藥相對高效,兼具了效率高、損傷低、可緩釋、速度快四大優勢。
而微針透皮給藥系統具有注射給藥和透皮給藥的雙重優勢,可提高藥物透皮速率和吸收量。當前主要的微針給藥方式有:涂布后穿刺,穿刺后涂布,中空微針等等。但是涂布后穿刺操作比較復雜并且載藥量有限;穿刺后涂布操作 相對簡單但是抗感染能力較低;中空微針雖然規避了前二者的缺點,但集中的難點體現在微針制作的難度和材質選擇上。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電場驅動給藥的微針陣列藥貼,將涂布、穿刺、傳輸的三個過程整合到一體,有效的簡化了微針給藥步驟,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基于電場驅動給藥的微針陣列藥貼,包括:微針陣列基底;位于微針陣列基底上表面的微針陣列,所述微針陣列裹在彈性載藥層中,所述彈性載藥層為彈性的生物相容性材料,且在所述材料中混合有藥物;與微針陣列基底套裝的吸收墊圈;貼附在微針陣列基底以及吸收墊圈兩者下表面的電極片。
本發明所述微針陣列藥貼,使用時, 將所述微針陣列藥貼(藥貼上的電極片作為正極)直接粘貼于皮膚上,并在皮膚對側相應對稱部位貼上一個電極片作為負極。將兩個電極片對應連接電療機的正負極,檢查電療機處于正確狀態之后,打開電療機達到適宜的強度使得兩電極片正常工作。然后對藥貼上的電極片外表面按壓,使彈性載藥層壓縮,從而使在彈性載藥層中的微針陣列尖端穿透彈性載藥層刺入皮膚,在皮膚中形成微孔給藥通道,由于所述彈性載藥層中含有藥物,此時彈性載藥層通過微孔給藥通道持續給藥,而兩電極片產生的電勢差形成電場,加速藥物滲透和吸收。按壓結束時,所述彈性載藥層恢復原形,微針陣列退出皮膚,回到所述彈性載藥層內。使用時,可多次按壓電極片外表面,以防止微孔給藥通道修復閉合。隨著給藥時間的推移,彈性載藥膜中的藥物會越來越少,此時可適當增加電療機電流,阻止藥物堆積,繼續保持一定速率釋放。因此,本發明所述微針陣列藥貼通過巧妙的設置電極片,使得借助電場驅動藥物滲透的解決方案可以集成到可控智能化的電路,有利于實現當前最前沿的生物醫學工程方案——“采集病理學信號-智能診斷-智能控制釋放藥物”集成一體化的微創治療方法,將涂布、穿刺、傳輸的三個過程整合到一體,有效簡化了微針給藥的步驟。
作為本發明所述微針陣列藥貼的優選實施方式,所述電極片通過導線連接直流電療機,電流強度為 0.03— 0.1mA/cm2連續可調。
所述彈性載藥層為彈性的生物相容材料,本發明中所述彈性載藥層作為藥物控釋夾層,其彈性材料用于儲存不同類型的大分子藥物、疫苗等,同時起到保護微針陣列、防止折斷、避免細菌通過微孔陣列給藥通道感染。所述彈性載藥層可以經皮持續緩釋藥物,其有效緩釋時間和速度主要通過改變彈性載藥層內的藥物含量等來調控。所述彈性載藥層的彈性材料優選但不限于水凝膠(例如透明質酸水凝膠)、彈性多孔材料(如海綿)等。
本發明所述微針陣列藥貼中,所述彈性載藥層中的藥物一般為流感疫苗或胰島素等大分子藥物,且藥物均勻分布在所述彈性材料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山大學,未經中山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9190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棉簽生產設備及其成型工藝
- 下一篇:標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