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088872.1 | 申請日: | 2017-0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73223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2-31 |
| 發明(設計)人: | 孫業熙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F1/1333 | 分類號: | G02F1/1333;G02F1/1335 |
| 代理公司: | 44304 深圳市銘粵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孫偉峰 |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漢市***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液晶 顯示裝置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及其制造方法,所述液晶顯示裝置包括觸摸屏、液晶顯示面板、光學膠片和背光模組,其中:所述光學膠片的上表面與所述觸摸屏貼合,所述光學膠片的下表面與所述液晶顯示面板貼合,所述光學膠片在其周邊區域內摻雜有吸光粒子,以使得所述背光模組產生的光透過所述液晶顯示面板周邊縫隙后被所述吸光粒子吸收。采用本方案可以在不增加屏幕厚度的前提下改善屏幕邊緣漏光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液晶顯示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圖1為現有的液晶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包括:觸控屏101、光學膠片102、液晶面板103及背光模組104。光學膠片102用于膠結透明光學元件(如觸摸屏等)的特種膠粘劑,要求具有無色透明、光透過率在90%以上、膠結強度良好,可在室溫或中溫下固化,且有固化收縮小等特點。
在液晶顯示屏組裝過程中,觸控屏101通過光學膠片102與液晶面板103整個上表面貼合一起。液晶面板103通過光學膠片102與背光模組104的邊緣部分貼合在一起,背光模組104為顯示屏提供光源。
但是,在液晶顯示屏長時間使用過程中,由于貼合偏差、框膠高溫老化或者撞擊等原因,可能使液晶面板103和背光模組104配合度下降,背光模組104產生的少量光會從兩者間縫隙透出來,而在屏幕前方邊緣出現漏光,影響屏幕顯示效果。針對該問題,現有技術一般采用在側邊貼附黑色膠帶或者使用膠框遮擋,黑色膠帶或者膠框具有一定的厚度,且覆蓋于光學膠片102的表面。
現有技術的不足在于:采用的改善屏幕邊緣漏光的方案會導致整個屏幕的厚度增加,有悖于目前顯示屏向輕薄化發展的趨勢。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包括觸摸屏、液晶顯示面板、光學膠片和背光模組,其中:
所述光學膠片的上表面與所述觸摸屏貼合,所述光學膠片的下表面與所述液晶顯示面板貼合,所述光學膠片在其周邊區域內摻雜有吸光粒子,以使得所述背光模組產生的光透過所述液晶顯示面板周邊縫隙后被所述吸光粒子吸收。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周邊區域與所述液晶顯示面板的可視區域無交集。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光學膠片的內層膠片在所述周邊區域內摻雜有所述吸光粒子。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吸光粒子為炭黑粒子。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光學膠片為OCA光學膠片。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還提供了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提供光學膠片;
在所述光學膠片的周邊區域內摻雜吸光粒子;
將所述光學膠片的上表面與觸摸屏進行貼合;
將所述光學膠片的下表面與液晶顯示面板進行貼合;
將所述液晶顯示面板與背光模組進行組合,以使得所述背光模組產生的光透過所述液晶顯示面板周邊縫隙后被所述吸光粒子吸收。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周邊區域與所述液晶顯示面板的可視區域無交集。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光學膠片的內層膠片在所述周邊區域內摻雜有所述吸光粒子。
在一個實施例中,采用熱擴散方式或粒子植入方式摻雜所述吸光粒子。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吸光粒子為炭黑粒子,和/或,所述光學膠片為OCA光學膠片。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可以具有如下優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武漢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8887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內嵌式觸控面板
- 下一篇:一種窄邊框曲線環繞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