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消渴癥的湯劑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084838.7 | 申請日: | 2017-02-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22637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13 |
| 發明(設計)人: | 孫素蓉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風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9 | 分類號: | A61K36/899;A61P3/10;A61K33/00;A61K35/61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300 四川省***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消渴 湯劑 藥物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藥制劑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消渴癥的湯劑藥物,特別是供消渴癥患者使用的湯劑藥物及其制備方法的領域。
背景技術
消渴癥,消渴癥是中國傳統醫學的病名,是指以多飲、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為主要特征的綜合癥狀。若做化驗檢查其主要特征為高血糖及尿糖。主要在肺、胃、腎,基本病機為陰津虧耗,燥熱偏盛。消渴日久,病情失控,則陰損及陽,熱灼津虧血瘀,而致氣陰兩傷,陰陽俱虛,絡脈瘀阻,經脈失養,氣血逆亂,臟腑器官受損而出現癤、癰、眩暈、胸痹、耳聾、目盲、肢體麻疼、下肢壞疽、腎衰水腫、中風昏迷等兼癥。
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種可有效治療消渴癥的藥物,是我們目前急需要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隨著我國中醫中藥學的不斷發展,在治療消渴癥上,人們逐漸意識到了中醫治療消渴癥的優點,且在治療過程中療效好、見效快、毒副作用小等優勢,針對現有西醫治療消渴癥的現狀,本發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種治療消渴癥的湯劑藥物,以解決消渴癥患者早日恢復健康的問題。該藥物是以常見的中藥為原料,通過選擇合理的藥物及其質量份比,可有效治療上述消渴癥。
為達到上述發明的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治療消渴癥的湯劑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麥飯石20~60g、千屈菜10~30g、葛根8~16g、糯米30~65g、枸杞10~20g、萊菔30~120g、桑葚子10~15g、茯苓15~26g、川芎3~10g、豇豆50~120g、知母10~25g、火麻仁10~16g、夏枯草6~16g、天門冬6~16g、菟絲子(鹽炒)9~16g、黃連3~6g、佩蘭6~12g、荸薺60~120g、 生地黃10~30g、當歸8~16g、白尼參5~16g。
一種治療消渴癥的湯劑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麥飯石23~50g、千屈菜11~25g、葛根10~14g、糯米35~55g、枸杞11~17g、萊菔26~105g、桑葚子11~13g、茯苓17~23g、川芎5~9g、豇豆60~105g、知母11~22g、火麻仁11~14g、夏枯草8~14g、天門冬8~14g、菟絲子(鹽炒)10~14g、黃連4~5.5g、佩蘭8~11g、荸薺70~105g、 生地黃11~26g、當歸10~14g、白尼參8~14g。
一種治療消渴癥的湯劑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佳方案”的藥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麥飯石45g、千屈菜22g、葛根12g、糯米45g、枸杞15g、萊菔90g、桑葚子12g、茯苓21g、川芎8g、豇豆90g、知母20g、火麻仁12g、夏枯草12g、天門冬12g、菟絲子(鹽炒)12g、黃連5g、佩蘭10g、荸薺90g、 生地黃23g、當歸12g、白尼參12g。
一種治療消渴癥的湯劑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制備而成:
A、將上述原料中藥揀去雜質和粉塵后,按照質量份比分別粉碎成粗粒狀包煎;
B、將包好的原料中藥放入冷開水中浸泡一小時,然后再將浸泡好的藥物和浸泡藥物的澄清液一并放入砂鍋內,注入過藥38mm的冷開水進行第一次煎煮55分鐘,濾取藥液后,再次注入過藥31mm的微溫開水進行第二次煎煮40分鐘,二次混合濃縮成50%的中藥液450毫升備用。
一種治療消渴癥的湯劑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用方法為:將制備好的中藥液以一天服用,每日一劑,早中晚各服一次,給藥量150毫升/次(嚴忌:含糖食物及煙、酒)。15天為一個療程,服藥4~9個療程,控制了疾病的發作和減少繼發性病變。
本發明組方中的各原料中藥在中國藥典、中國辭典以及中華本草中均有詳細的記載。本發明選用其中最常見的中藥為原料,充分發揮各組分的藥理功效:
麥飯石,性味:甘、溫,無毒,具有解毒散結、去腐生肌、除寒祛濕、益肝健胃、活血化瘀、利尿化石、延年益壽之功效,用于治療癰疽發背、痤瘡、濕疹、腳氣、痱子、手指皸裂、黃褐斑、牙痛、口腔潰瘍、風濕痹痛、腰背痛、慢性肝炎、胃炎、痢疾、糖尿病、神經衰弱、外傷紅腫、高血壓、老年性血管硬化、腫瘤、尿路結石;
千屈菜,性味: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收斂止血之功效,用于治療痢疾、泄瀉、便血、血崩、瘡瘍潰爛、吐血、衄血、外傷出血等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風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成都風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84838.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