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可中和酸堿的新型纖維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084206.0 | 申請日: | 2017-02-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245770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0-13 |
| 發明(設計)人: | 王和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和軍 |
| 主分類號: | D01F8/08 | 分類號: | D01F8/08;D01F8/02;D01F8/18;D01F1/10;C08F220/42;C08F222/06;C08F220/56;D01D1/02;D01D5/06;D01D1/10;D01D5/12 |
| 代理公司: | 合肥順超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34120 | 代理人: | 陳波,鄭志強 |
| 地址: | 322000 浙江省金華市義***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中和 酸堿 新型 纖維 | ||
1.一種可中和酸堿的新型纖維,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中和酸堿的新型纖維包括以下質量份數制成:丙烯腈70-100份、吡啶酮乙醇胺鹽5-20份、馬來酸酐2-8份、丙烯酰胺5-15份、表面活性劑4-11份、助劑1-10份、醋酸丁酸纖維素1-15份、木質纖維素4-12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中和酸堿的新型纖維,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中和酸堿的新型纖維包括以下質量份數制成:丙烯腈70-90份、吡啶酮乙醇胺鹽5-15份、馬來酸酐2-6份、丙烯酰胺5-12份、表面活性劑4-10份、助劑1-8份、醋酸丁酸纖維素1-10份、木質纖維素4-10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中和酸堿的新型纖維,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劑為質量比為5-6:1:1的十二烷基羥丙基磺基甜菜堿、卵磷脂、乙醇胺的組合物。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中和酸堿的新型纖維,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劑包括質量比為3-5:1.5-2:1的β-巰基乙醇、過硫酸銨、亞硫酸氫鈉。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中和酸堿的新型纖維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備步驟如下:
1)按重量份稱取原料,對丙烯腈進行預輻射處理;
2)將步驟1)中處理后的丙烯腈、吡啶酮乙醇胺鹽、馬來酸酐、丙烯酰胺、1/3用量的助劑共混,然后加入氯化鋅溶液,在50-60℃條件下攪拌1-2h,然后再加入表面活性劑、1/3用量的助劑,在80℃條件攪拌1-2h,最后再將醋酸丁酸纖維素、木質纖維素和剩余1/3用量的助劑加入其中,在50-55℃條件下攪拌2-3h,靜置20-24h,得原漿;
3)向原漿中加入原漿質量25-40%的發泡催化劑,常溫攪拌1-1.5h,然后過濾3-4次,濾液進行脫泡處理得紡絲溶液;
4)將紡絲溶液送入紡絲機中采用濕法紡絲,得粗品纖維;
5)將粗品纖維進行拉伸、水洗、上油、干燥,然后定型切斷即得成品纖維。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可中和酸堿的新型纖維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氯化鋅溶液的加入量為丙烯腈質量的1.5-2倍,氯化鋅溶液的質量分數為30-50%。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可中和酸堿的新型纖維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發泡催化劑為N-甲基嗎啉氧化物。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可中和酸堿的新型纖維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脫泡處理具體條件為真空度0.016-0.018MPa,脫泡時間為6-10h。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可中和酸堿的新型纖維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中濕法紡織具體為凝固浴溶劑采用45%的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凝固浴溫度為22℃。
10.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可中和酸堿的新型纖維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5)中拉伸具體為總拉伸長度為10倍,水洗溫度為4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和軍,未經王和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84206.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超高強耐高溫鎂合金
- 下一篇:一種羽絨服面料防鉆絨的處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