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后視鏡及其反射率調節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083330.5 | 申請日: | 2017-02-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40498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05 |
| 發明(設計)人: | 石博;馮遠明;左雄燦 | 申請(專利權)人: |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R1/08 | 分類號: | B60R1/08;G02B26/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聯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彭瑞欣;張天舒 |
| 地址: | 100015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后視鏡 及其 反射率 調節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后視鏡及其反射率調節方法,該后視鏡包括透反層和反射層,二者以后視鏡的正面為基準一前一后間隔設置;還包括間距調節機構,用于實時調節透反層的前表面和反射層的前表面之間的間距,以改變透反層的反射光線和反射層的反射光線發生干涉相消的程度。本發明提供的后視鏡,其可以根據不同情況實時調節反射光強,從而可以提高防炫目效果,進而增強行車安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后視鏡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車用后視鏡及其反射率調節方法。
背景技術
車用后視鏡是駕駛員直接獲取汽車外部信息的重要工具,為了防止行車安全事故的發生,保障人身安全,各國均規定了汽車上必須安裝后視鏡,作為預防事故的主要手段。但在夜間行車遭遇后方車輛開啟前遠光燈時,強烈的光源經后視鏡折射后所引起的眩光會造成司機夜盲,即使眩光光源移開后,殘留在眼睛內的光影像仍會造成盲點,這種現象被稱之為“白斑效應”,這種效應會使司機的反應時間降低1.4秒,若車輛以時速60邁速度正常行駛,相當于盲駕30米左右,極大的增加了駕駛危險性。
為了防止上述情況的發生,目前市場上車用防眩目后視鏡主要分為兩類:手動防眩目后視鏡和自動防眩目后視鏡。對于手動防眩目后視鏡來說,由于手動防眩目后視鏡在非眩目狀態和眩目狀態之間相互轉換時,需要手動操作,這容易造成行駛中的駕駛員分心,有可能引發安全隱患。而且,由于駕駛員往往容易忘記將后視鏡自炫目狀態調回非眩目狀態,這使得在光線較暗的環境下,駕駛員很難從后視鏡清晰的觀察判斷車輛后方實際情況,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
對于自動防眩目后視鏡來說,其設置有電致變色層。在非眩目狀態下,電致變色層未通電,此時后方光線穿過電致變色層,并經過反射層的反射后進入駕駛員視線,相當于普通的鏡面反射。在眩目狀態下,電致變色層通電,此時后方光線進入后視鏡內,會由光敏控制器感應光線強度,并根據該光線強度向電致變色層加載相應的電壓,帶有電壓的電致變色層改變顏色,其中,光線強度越強,電壓越高,電致變色層的顏色越深;反之,光線強度越弱,電壓越低,電致變色層的顏色越淺。在此情形下,光線形成不完全反射,從而進入駕駛員視線為暗光,達到防眩目效果。
但是,在實際應用中,自動防眩目后視鏡的應用效果較預期存在一定差距,據不完全統計,存在超過45%的用戶表示自動防眩目后視鏡對于強光的屏蔽效果差強人意,而且,當車輛位于地下車庫等光線較暗的環境中時,駕駛員很難從后視鏡中清晰判斷后方情況,此時需要手動將防眩目功能關閉,待需要時再重新開啟,這無疑增加了設備操作的復雜程度,而且對行車安全也構成一定影響。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提出了一種后視鏡及其反射率調節方法,其可以根據不同情況實時調節反射光強,從而可以提高防炫目效果,進而增強行車安全。
為實現本發明的目的而提供一種后視鏡,包括透反層和反射層,二者以所述后視鏡的正面為基準一前一后間隔設置;還包括間距調節機構,
所述間距調節機構用于實時調節所述透反層的前表面和反射層的前表面之間的間距,以改變所述透反層的反射光線和所述反射層的反射光線發生干涉相消的程度。
其中,所述間距調節機構包括柔性連接帶、折射液和存儲輸送裝置,其中,
所述柔性連接帶具有彈性,其連接在所述透反層和所述反射層的四周,以在所述透反層和所述反射層之間形成密封空間;
所述折射液充滿所述密封空間;
所述存儲輸送裝置用于向所述密封空間內注入所述折射液,或者自所述密封空間抽取所述折射液。
其中,所述存儲輸送裝置包括雙向機械泵、管路和折射液源,其中,
在所述柔性連接帶上設置有連接部,所述管路的兩端分別與所述連接部和所述雙向機械泵的輸出端連接;且在所述管路上設置有閥門;
所述雙向機械泵的輸入端與所述折射液源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8333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套管縫隙封堵裝置及封堵方法
- 下一篇:雙金屬復合耐磨管及其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