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土體防滲的絮凝沉淀自動追蹤防滲技術及其使用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080320.6 | 申請日: | 2017-0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36131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13 |
| 發明(設計)人: | 談葉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E02B3/16 | 分類號: | E02B3/1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0029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防滲 絮凝 沉淀 自動 追蹤 技術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水利施工技術,尤其涉及堤壩防滲技術。
背景技術
土體滲漏是河流渠道、堤防及水庫大壩等工程中都會遇到的需著重處理的環節,對保障工程安全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工程中防滲方式主要為高壓注入水泥漿等。由于地下滲漏通道十分復雜且隱蔽,施工中常常無法確定灌注孔的位置和深度,導致這些措施存在許多諸如施工成本高昂、維修維護困難等缺點,并且水泥漿顆粒大,無法深入細小孔隙,導致防滲效果集中于灌注孔四周有限范圍內。
發明內容
發明目的:針對上述現有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使用簡單方便、投資低的用于土體防滲的絮凝沉淀防滲技術,該技術能快速進入地下隱蔽滲漏通道,并與地下水土體產生絮凝沉淀物封堵土體孔隙,從而實現防滲。
技術方案: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用于土體防滲的絮凝沉淀自動追蹤防滲技術,所述絮凝劑為可溶性有機或無機絮凝劑。
另外還提供了該技術的使用方法,是先將絮凝劑溶解后的溶液通過鉆孔注入土質堤壩滲漏部位即可。
有益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無需事先對壩體內部隱蔽滲漏通道進行查勘,絮凝劑溶液注入后,會在水流帶動下自動進入壩體內部滲漏通道并產生絮凝沉淀吸附于土體顆粒表面,從而堵塞滲漏通道和孔隙,實現自動追蹤防滲。該技術適用范圍廣,施工簡單便捷能節約大量工程投資,且對地下水層無破壞,十分環保。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所述采用注入式自動追蹤防滲方法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明本發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的范圍,在閱讀了本發明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各種等價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
絮凝劑按照其化學成分總體可分為無機絮凝劑和有機絮凝劑兩類,絮凝劑主要是帶有正(負)電性的基團和水中帶有負(正)電性的難于分離的一些粒子或者顆粒相互靠近,降低其電勢,使其處于不穩定狀態,并利用其聚合性質使得這些顆粒集中,并通過物理或者化學方法分離出來,分離出的顆粒逐漸凝聚成絮狀物并沉淀。如將絮凝劑溶液注入土體中,會跟隨地下水的流動而遷移,自動進入滲漏通道,絮凝劑遇到土體中的地下水會產生大量絮狀沉淀并吸附于土體顆粒之上,逐漸堵塞滲漏通道,從而實現土體自愈式防滲。該技術適用范圍廣,施工簡單便捷。對地下含水層不產生破壞,也不會產生有毒有害物質,十分環保,且能節約大量的工程投資。
首先選用絮凝劑和蒸餾水等清潔水配制成溶液,濃度無限制,一般濃度越高,絮凝沉淀效果越好。防滲方式為注入式防滲,實際操作時,在堤壩滲漏區域上游部位進行鉆孔,鉆孔深度不宜過深,通過過濾花管緩慢注入絮凝劑溶液,注入速度不能過快,以免破壞土壤原有結構。觀察滲漏部位滲漏情況,如滲漏量無顯著降低,則表明鉆孔未和滲漏主通道連通,此時應加大鉆孔深度,并注入絮凝劑溶液,在此期間應不斷補充絮凝劑溶液注入,直到滲漏量降低到工程要求為止。該技術室內試驗結果表明,該技術適用范圍廣,對各種級配的砂土、壤土土柱均能將其滲透系數降低80%-95%左右,且成本十分低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未經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8032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