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效復合保水劑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080094.1 | 申請日: | 2017-02-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50567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31 |
| 發明(設計)人: | 李金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金平 |
| 主分類號: | C08L3/08 | 分類號: | C08L3/08;C08L33/26;C08L1/28;C08L97/02;C08K7/24;C08K3/04;C08K3/34;C09K17/40;C09K10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28000 廣東省佛***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效 復合 水劑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化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效復合保水劑。
背景技術
保水節水技術是中國農林業高效用水研究的核心內容之一,設施基質栽培也是中國農林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趨勢。因此,有效發展節水型設施基質栽培是中國農林業面向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近年來研究表明:保水劑在設施基質栽培中的保水節水效果顯著,已在許多國家得到廣泛應用。因保水劑具有特殊的物理結構和化學特性,可迅速吸收自身質量數百倍甚至上千倍的水分,具有特殊的保水、節水和反復吸水性等特點。吸水后的水凝膠可緩慢釋放水分供植物利用,提高植物抗旱能力,減少灌溉水流失和水分的無效蒸發。但是現階段部分人工合成的高分子保水劑 p H 值普遍偏堿性,長期使用易造成栽培基質(泥炭、草炭、土壤)堿性增強,且此類保水劑的某些降解產物對栽培基質和植物有毒害作用,不利于植物根系生長和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同時,雖然高分子保水劑可有效地節水節肥,但是對栽培基質的理化性質產生負向影響,如遇水后黏性增強,易與基質黏結,降低基質通透性。高分子保水劑生產工藝和原料來源要求也較高,價格昂貴,使其應用范圍受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此類保水劑的推廣。因此,具有適宜pH值、降解后無毒無害和低成本的多功能復合保水劑研發是中國保水劑研究和發展的重要方向。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效復合保水劑,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高效復合保水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組分按重量百分比混合制備而成:
膨潤土 20-30份
纖維素醚 10-20份
聚丙烯酰胺 10-25份
生物質顆粒 10-30份
淀粉醚 20-35份。
進一步地,所述的纖維素醚是由羥丙基甲基纖維素醚、羧甲基纖維素鈉按照重量比為1:2混合組成。
進一步地,所述的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量在10-20萬。
進一步地,所述的生物質顆粒的包括花生殼粉末、玉米芯粉末、竹炭粉末。
進一步地,所述的生物質顆粒是由花生殼粉末、玉米芯粉末、竹炭粉末按照重量比為2:2:1混合組成。
本發明相對于現有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的高效復合保水劑經過科學選材,合理搭配, 添加了具有特殊微孔結構的花生殼粉末、玉米芯粉末、竹炭粉末,增加呈粉末狀的復合保水劑的比表面積,使其比表面積較大,水分更易于進入復合保水劑內部與親水結構結合。生物質顆粒材料的加入利于加快復合保水劑的吸水速率,減少水分流失,節約灌溉水量,提高水分利用率,節約成本,是農林廢棄物再利用的一種有效途徑。另外添加的纖維素醚,淀粉醚其分子鏈上含有大量親水性羥基基團,使復合保水劑中親水基團種類和數量均有所增加,形成了有效的三維空間網狀結構增加,蓄水體積加大。本發明的復合保水劑具有較高的吸水保水性能,易與基質混勻,經反復使用后仍可保持一定的吸水倍數,保水效果持久,提高水分利用率,而且對栽培基質理化性質和結構有一定調節和改良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構思及產生的技術效果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發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只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于本發明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其他實施例,均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1:一種高效復合保水劑,由以下組分按重量百分比混合制備而成:
膨潤土 22份
纖維素醚 18份
聚丙烯酰胺 21份
生物質顆粒 17份
淀粉醚 22份。
實施例2:一種高效復合保水劑,由以下組分按重量百分比混合制備而成:
膨潤土 25份
纖維素醚 13份
聚丙烯酰胺 12份
生物質顆粒 22份
淀粉醚 28份。
其中,上述的纖維素醚是由羥丙基甲基纖維素醚、羧甲基纖維素鈉按照重量比為1:2混合組成。
其中,上述述的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量在10-20萬。
其中,上述的生物質顆粒是由花生殼粉末、玉米芯粉末、竹炭粉末按照重量比為2:2:1混合組成。
以上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進行了具體說明,但本發明創造并不限于所述實施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發明精神的前提下還可作出種種的等同變型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型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金平,未經李金平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8009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