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紫外吸收面料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079630.6 | 申請日: | 2017-02-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17151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17 |
| 發明(設計)人: | 許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琪瑤紡織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1F1/10 | 分類號: | D01F1/10;D01F8/14;D01F8/12;D01F8/06;C07D213/74 |
| 代理公司: | 杭州凌通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316 | 代理人: | 李仁義 |
| 地址: | 311106 浙江省杭***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紫外 吸收 面料 | ||
本發明涉及一種紫外吸收面料。所述紫外吸收面料含有基礎纖維材料和UV吸收劑,將所述UV吸收劑與基礎纖維材料混合之后,經常規紡織工藝成布。所述布料具有較高的抗紫外吸收能力。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紡織領域,具體而言,本發明涉及一種抗紫外吸收的布料。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穿衣不再是單純的遮體和保暖。對其健康功能的要求將越來越高,市場需求量也會越來越大。夏季,要求涼爽/防止細菌侵害和紫外線對人體的傷害,是人們的普遍愿望。如果能利用穿著的衣服自然的實現這些愿望,將是人們夢寐以求的。
太陽光是一種電磁波,可分為三個主要區域,即波氏較短的紫外線(紫外光)區(100~400nm)、波長較長的紅外光區(800nm)和介于兩者之間的可見光區(400~800nm)。紫外線可使皮膚中的脫氧膽固醇轉變為維生素D,增強鈣、磷在體內的吸收。紫外線還可以殺滅微生物,治療某些皮膚病。
紫外線根據波長可以劃分為長波UVA、中波UVB和短波UVC三種,它們的特征見下表。
防紫外線面料的英文是:“Anti-UV Fabric”或“UV-CUT Fabric”。
防止紫外線對人體的傷害,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重視。太陽光譜中的紫外線不僅使紡織品褪色和脆化,也可使人體皮膚曬傷老化,產生黑色素和色斑,更嚴重的還會誘發癌變,危害人類健康。
紫外線對人體的皮膚和眼睛的影響最為明顯。皮膚對紫外線的吸收與其波長有關。波長越短,透入皮膚的深度越小,照射后黑色素沉著較弱;波長越長,透入皮膚的深度越大,照射后黑色素沉著較強。由于受光化學反應的作用,能級較高的光子流能引起細胞內的核蛋白和一些酶的變性。因此,被紫外線照射后,需經過6-8小時的潛伏期后才發生細胞的改變并出現癥狀,包括皮膚干痛、表皮皺縮,甚至起泡脫落。因紫外線對組織的穿透力很弱,皮膚下的深層組織較少受傷。但嚴重的紫外線,可引起人體疲乏、低熱、嗜睡等全身反應。有些人的皮膚由于對紫外線過敏,光照后發生日光性皮炎(又稱曬傷),暴露區皮膚瘙癢、刺痛、皮膚脫屑,還可能潰破結痂。實際觀測表明,在海拔3500米的高原地區(紫外線通常為平原地區的3-4倍),裸露皮膚在中午前后紫外線照射下,持續20-40分鐘,皮膚有灼痛感且脫皮;持續40-80分鐘,皮膚會起丘疹狀水泡并導致各種病變。
紫外線輻射對人體的危害越來越引起世界各國的重視,澳大利亞等國家明確要求學生服裝等具備防曬功能,我國也制定了紡織品抗紫外線面料標準。過量的紫外線照射會使人體皮膚產生灼傷,且誘發皮膚病甚至皮膚癌,還會促進白內障的生成并降低人體的免疫功能。
因此,為了保護人體避免過量紫外線的輻射,而對紡織品進行防紫外線面料整理;經防紫外線面料整理后無毒、對人體安全,對皮膚無刺激、無過敏反應,不影響織物的色澤、強力和吸濕透汽性。
現有技術中存在的防紫外面料種類眾多,但多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因此需要開發一種新型抗紫外面料。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抗紫外的紫外線吸收面料;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抗紫外的UV吸收劑化合物;
本發明還有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UV吸收劑化合物在抗紫外線或紡織領域方面的用途。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取下述技術方案:
一種紫外吸收面料,其包括基礎纖維材料和如下式所示的UV吸收劑,
其中,
A選自C1-8亞環烷基、C2-10亞烯基、C2-10亞炔基、6-10元亞芳基、6-10元亞雜芳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琪瑤紡織有限公司,未經杭州琪瑤紡織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7963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靜電紡絲裝置
- 下一篇:一種高吸水腈綸纖維及其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