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紫砂郵票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078512.3 | 申請日: | 2017-0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10196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1-19 |
| 發明(設計)人: | 沈衛光 | 申請(專利權)人: | 沈衛光 |
| 主分類號: | C04B33/04 | 分類號: | C04B33/04;C04B33/24;C04B33/30;B28B3/00;B28B7/34 |
| 代理公司: | 11400 北京商專永信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高之波;儲振<國際申請>=<國際公布>= |
| 地址: | 2142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紫砂 郵票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紫砂郵票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一定含水率的紫砂泥料置入石膏模中,石膏模具郵票形狀并呈敞口的型腔,紫砂泥料高出型腔頂部,所述型腔的深度為紫砂郵票厚度的1.1倍,型腔的邊緣形成齒狀且垂直排布的凸棱;采用石膏制成的壓片板向石膏模施加壓力并保壓,使石膏模中的紫砂泥料的含水率降低至20%后脫模后得到紫砂郵票胚體;將紫砂郵票胚體置入窯爐中燒制24小時,即得終品紫砂郵票。通過本發明,提高了紫砂郵票的制造效率,并簡化了制造工序,提高了紫砂郵票的質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紫砂產品制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紫砂郵票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紫砂郵票是采用紫砂泥制備的一種工藝品,其具有郵票的形狀又具有紫砂獨特的質感,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傳統的紫砂郵票制備方法采用手工法制備而成。手工制備紫砂郵票的方法具體為以下步驟。首先,將練制后的紫砂成品泥自然陰干至含水率約為30%時切開,以形成橫截面為方形或者矩形的立柱體;然后,再自然陰干至含水率為20%左右;按設定的郵票外形尺寸每隔一定距離切割呈方形或者矩形的泥片,并繼續自然陰干;將自然陰干后的片段使用木搭子敲打泥片至厚度為2~3mm;然后使用準片切割成所需尺寸的小方片;對小方片繼續敲打至厚度為0.8~1.2mm的薄片并封存;使用具有郵票外形的準片切割小方片邊緣多余的泥料;然后,放置在具有郵票齒輪狀的鐵質陰模中并敲打壓緊,用刀片將凸出鐵質陰模的多余泥料刮掉并呈水平狀態;對鐵質陰模加熱烘干,以使胚體干燥收縮,直至胚體從該鐵質陰模中脫開,從而制得具有郵票外形的紫砂郵票胚體薄片;使用干燥的石膏板對上述紫砂郵票胚體薄片進行壓片整形24小時后得到較為平整且干燥的紫砂郵票胚體;最后將上一個步驟中的紫砂郵票胚體進行燒制,以制備得到紫砂郵票。由此可見,傳統的紫砂郵票的制備方法存在工序復雜、制作效率低的缺陷,且制備得到的紫砂郵票胚體存在收縮不均勻的問題;同時,傳統的手工法制成的紫砂郵票存在質量層次不齊的問題。
有鑒于此,有必要對現有技術中的紫砂郵票的制備方法予以改進,以解決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公開一種紫砂郵票的制備方法,以提高紫砂郵票的制造效率,并簡化工序,降低紫砂郵票胚體的收縮率,同時提高紫砂郵票的質量。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紫砂郵票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一定含水率的紫砂泥料置入石膏模中,所述石膏模具郵票形狀并呈敞口的型腔,紫砂泥料高出型腔頂部,所述型腔的深度為紫砂郵票厚度的1.1倍,所述型腔的邊緣形成齒狀且垂直排布的凸棱;
采用石膏制成的壓片板向石膏模施加壓力并保壓,使石膏模中的紫砂泥料的含水率降低至20%后脫模后得到紫砂郵票胚體并自然干燥至含水率為8~10%,所述保壓時間小于1小時;
將紫砂郵票胚體置入窯爐中燒制24小時,所述燒制工藝為:3小時內自室溫升溫至200℃并保溫3小時,然后在4小時內升溫至500℃并保溫3小時,然后在3小時內升溫至最高溫1170℃并保溫2小時,最后在6小時內冷卻至室溫;
雕刻成型。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石膏模及壓片板均由α一型熟石膏制成。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紫砂泥料的粒徑為0.5~1mm,所述紫砂泥料的含水率為5~60%。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窯爐包括推板窯、隧道窯、梭式窯或者電窯。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紫砂郵票胚體置于窯爐中進行燒制前,將若干片紫砂郵票胚體堆疊,并在每片紫砂郵票胚體之間鋪設厚度為1~2mm的石英砂粉。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紫砂泥料高出型腔頂部的高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型腔深度的30%。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壓片板向石膏模施加壓力為1~1.5kg/平方厘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沈衛光,未經沈衛光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7851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