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濕疹性皮炎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076540.1 | 申請日: | 2017-02-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60731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20 |
| 發明(設計)人: | 羅興蘭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雙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6 | 分類號: | A61K36/896;A61K36/90;A61P17/00;A61K35/6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200 四川省成都市雙流縣東升***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濕疹 性皮炎 中藥 組合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藥制劑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濕疹性皮炎的中藥組合物,特別是供濕疹性皮炎患者使用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的領域。
背景技術
濕疹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瘙癢劇烈的一種皮膚炎癥反應。分急性、亞急性、慢性三期。急性期具滲出傾向,慢性期則浸潤、肥厚。有些病人直接表現為慢性濕疹。皮損具有多形性、對稱性、瘙癢和易反復發作等特點。
臨床表現:
一、按皮損表現分為急性、亞急性、慢性三期。
a、急性濕疹 皮損初為多數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皰疹或小水皰,基底潮紅,逐漸融合成片,由于搔抓,丘疹、丘皰疹或水皰頂端抓破后呈明顯的點狀滲出及小糜爛面,邊緣不清。如繼發感染,炎癥更明顯,可形成膿皰、膿痂、毛囊炎、癤等。自覺劇烈瘙癢。好發于頭面、耳后、四肢遠端、陰囊、肛周等,多對稱發布。
b、亞急性濕疹 急性濕疹炎癥減輕后,皮損以小丘疹、結痂和鱗屑為主,僅見少量丘皰疹及糜爛。仍有劇烈瘙癢。
c、慢性濕疹 常因急性、亞急性濕疹反復發作不愈而轉為慢性濕疹;也可開始即為慢性濕疹。表現為患處皮膚增厚、浸潤,棕紅色或色素沉著,表面粗糙,覆鱗屑,或因抓破而結痂。自覺瘙癢劇烈。常見于小腿、手、足、肘窩、腘窩、外陰、肛門等處。病程不定,易復發,經久不愈。
二、根據皮損累及的范圍,分為局限性濕疹和泛發性濕疹兩大類。
a、局限性濕疹 僅發生在特定部位,即可以部位命名,如手部濕疹、女陰濕疹、陰囊濕疹、耳部濕疹、乳房濕疹、肛周濕疹、小腿濕疹等。
b、泛發性濕疹 皮損多,泛發或散發于全身多個部位。如錢幣性濕疹、自身敏感性濕疹、乏脂性濕疹。
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種可有效治療濕疹性皮炎的藥物,是我們目前急需要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隨著我國中醫中藥學的不斷發展,在治療濕疹性皮炎上,人們逐漸意識到了中醫治療濕疹性皮炎的優點,且在治療過程中療效好、見效快、毒副作用小等優勢,針對現有西醫治療濕疹性皮炎的現狀,本發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種治療濕疹性皮炎的中藥組合物,以解決濕疹性皮炎患者早日恢復健康的問題。該藥物是以常見的中藥為原料,通過選擇合理的藥物及質量份比,可有效治療上述濕疹性皮炎。
為達到上述發明的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治療濕疹性皮炎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苦參30~120g、黃柏80~160g、蛇床子30~120g、地膚子60~160g、白蘚皮60~160g、紫草50~160g、蜂房150~260g、土茯苓100~580g、龍葵150~320g、蟬衣30~80g、白蒺藜60~120g、蒼術80~180g。
一種治療濕疹性皮炎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苦參35~105g、黃柏90~140g、蛇床子35~105g、地膚子70~140g、白蘚皮70~140g、紫草60~140g、蜂房170~230g、土茯苓115~500g、龍葵170~280g、蟬衣35~70g、白蒺藜70~105g、蒼術90~160g。
一種治療濕疹性皮炎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佳方案”的中藥組合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苦參95g、黃柏120g、蛇床子95g、地膚子120g、白蘚皮120g、紫草120g、蜂房200g、土茯苓420g、龍葵250g、蟬衣60g、白蒺藜95g、蒼術140g。
一種治療濕疹性皮炎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制備而成:
A、將上述原料中藥揀去雜質、粉塵及干燥后,按照質量份比分別研磨成粉末狀待用;
B、將研磨好的粉末狀物放入專用攪拌機容器內進行攪拌,待攪拌均勻后待用;
C、將拌勻的粉末狀藥物放入攪拌機容器內,加入適量的乳膏基質混合拌均,即得軟膏狀藥物,分裝密封即可。
一種治療濕疹性皮炎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方法為:將上述軟膏狀藥物涂敷于患病處,一日三次,稍作按摩吸收,治療7~28天即可痊愈。
本發明組方中的各原料中藥在中國藥典、中國辭典以及中華本草中均有詳細的記載。本發明選用其中最常見的中藥為原料,充分發揮各組分的藥理功效:
苦參,性味: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祛風殺蟲之功效,用于治療濕熱瀉痢、腸風便血、黃疸、小便不利、水腫、帶下、陰癢、疥癬、麻風、皮膚瘙癢、濕毒瘡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雙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四川雙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7654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