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苯基烷基醚的醚鍵斷裂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075999.X | 申請日: | 2017-02-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66377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9 |
| 發明(設計)人: | 桑大永;田娟 | 申請(專利權)人: | 荊楚理工學院 |
| 主分類號: | C07C37/00 | 分類號: | C07C37/00;C07C39/19;C07C39/21;C07C39/08;C07C45/65;C07C47/565;C07C253/30;C07C255/53;C07C51/377;C07C65/03;C07C67/317;C07C69/84;C07C231/12;C0 |
| 代理公司: | 武漢宇晨專利事務所 42001 | 代理人: | 董路;王敏鋒 |
| 地址: | 448000 ***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苯基 烷基 斷裂 方法 | ||
1.一種苯基烷基醚的醚鍵斷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在有機溶劑中,在三碘化鋁和碳二亞胺存在的條件下,苯基烷基醚在-20℃至回流的溫度下發生醚鍵斷裂反應,生成苯酚及其衍生物,所述的苯基烷基醚為:
其中,R1、R2、R3、R4、R5分別為:氫原子、鹵素、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乙烯基、丙烯基、烯丙基、異戊烯基、硝基、氰基、羧基、酯基、甲酰基、乙酰基、三氟乙酰基、芳基、羥基或者-OR;
所述的芳基的通式為:
所述的R6、R7、R8、R9、R10分別為:氫原子、鹵素、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乙烯基、丙烯基、烯丙基、異戊烯基、硝基、氰基、羧基、酯基、甲酰基、乙酰基、三氟乙酰基、芳基、羥基、甲氧基、乙氧基、異丙氧基或-OR;
所述的R為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叔丁基、正己基、正辛基、正十二烷基、烯丙基、芐基、三苯甲基、甲氧基甲基或乙氧基甲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苯基烷基醚的醚鍵斷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機溶劑為烷烴、芳烴、醚、羧酸酯、二硫化碳和腈類溶劑中的任意一種,或者任意幾種的組合;所述的烷烴為石油醚、正己烷、環己烷、己烷異構體混合物或庚烷,所述的芳烴為苯、甲苯或二甲苯,所述的醚為乙醚、四氫呋喃、二氧六環、乙二醇二甲醚、一縮二乙二醇二甲醚、二縮三乙二醇二甲醚、甲基叔丁基醚、2-甲基四氫呋喃或二苯醚,所述的羧酸酯為甲酸乙酯、甲酸丙酯、甲酸異丙酯、甲酸丁酯、甲酸異丁酯、甲酸叔丁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乙酸異丁酯、乙酸叔丁酯、丙酸甲酯、丙酸乙酯、丙酸丙酯或丙酸異丙酯,所述的腈類溶劑為乙腈、丙腈、丁腈、異丁腈、苯腈、苯乙腈、丙二腈、丁二腈、戊二腈或己二腈。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苯基烷基醚的醚鍵斷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二亞胺為:
所述的R11、R12分別為: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環丙基、正丁基、叔丁基、環己基、三甲基硅基、芐基、二甲胺基丙基及其鹽、2-嗎啉乙基及其鹽、苯基、對甲苯基或2,6-二異丙基苯基。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苯基烷基醚的醚鍵斷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二亞胺為N,N’-二環己基碳二亞胺、N,N’-二異丙基碳二亞胺、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亞胺、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亞胺鹽酸鹽、1-叔丁基-3-乙基碳二亞胺、N,N’-二叔丁基碳二亞胺、二(三甲基硅基)碳酰二亞胺、1,3-二對甲苯基碳二酰亞胺、N,N'-二(2,6-二異丙基苯基)碳二亞胺、1-環已基-2-嗎啉乙基碳二亞胺對甲苯磺酸鹽、1,3-二對甲苯基碳二酰亞胺、N,N'-二(2,6-二異丙基苯基)碳二亞胺和1-(3-二甲基氨丙基)-3-乙基碳二亞胺甲碘鹽中任意一種,或任意幾種的組合。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苯基烷基醚的醚鍵斷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二亞胺為N,N’-二環己基碳二亞胺、N,N’-二異丙基碳二亞胺、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亞胺和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亞胺鹽酸鹽中的任意一種,或者任意幾種的組合。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苯基烷基醚的醚鍵斷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醚鍵斷裂反應的反應時間為1分鐘~48小時。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苯基烷基醚的醚鍵斷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醚鍵斷裂反應的反應時間為0.5~18小時。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苯基烷基醚的醚鍵斷裂方法,其特征在于:當苯基烷基醚含有一個亟待斷裂的醚鍵時,三碘化鋁、碳二亞胺和苯基烷基醚的摩爾比為0.4~3:0.01~10:1;當苯基烷基醚含有多個亟待斷裂的醚鍵時,三碘化鋁和碳二亞胺的用量按亟待斷裂的醚鍵的個數成倍增加。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荊楚理工學院,未經荊楚理工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75999.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