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終端與終端之間通信的方法、網絡側設備和終端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073998.1 | 申請日: | 2017-02-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419295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1-14 |
| 發明(設計)人: | 蘇宏家;林英沛;龐繼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72/04 | 分類號: | H04W72/04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熊永強;李稷芳 |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終端 之間 通信 方法 網絡 設備 | ||
本申請涉及無線通信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終端與終端之間通信的方法、網絡側設備和終端。該方法公開了網絡側設備為終端分配傳輸上行信息和邊鏈路信息的時頻資源。所述終端在所述時頻資源上,在所述時域資源范圍中的同一時刻向所述網絡側設備傳輸用于進行上行波束訓練的上行信息,并向另一終端傳輸用于進行邊鏈路波束訓練傳的邊鏈路信息。通過本實施例提供的方案,終端在基于傳統上下行波束成形訓練流程的基礎上,不額外使用新的時頻資源進行邊鏈路的波束成形訓練。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無線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終端與終端之間通信的方法、網絡側設備和終端。
背景技術
隨著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以及智能終端的普及,無線蜂窩網絡中終端的數量正處于爆發性增長階段,無線通信系統支持的業務也從最初的語音、短信,發展到現在支持無線高速數據通信。與此同時,全世界范圍內的無線連接數量正在經歷持續地高速增長,各種新型無線業務類型也大量涌現,例如物聯網、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VR)等,這些都對下一代無線通信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終端與終端之間的通信包括D2D(Device to Device,設備與設備),M2M(機器與機器,Machine to Machine),UE cooperation(UE協作)等通信模式。終端之間的直接通信能夠分擔無線蜂窩網絡繁重的網絡負荷、補充現有的蜂窩網絡架構并帶來新的利潤收入模式。以D2D通信模式為例,在D2D通信模式下,用戶數據直接在終端之間傳輸,避免了蜂窩通信中用戶數據經過網絡中轉傳輸,由此產生鏈路增益;另外,D2D用戶之間以及D2D與蜂窩之間的資源可以復用,由此可產生資源復用增益。通過鏈路增益和資源復用增益則可提高無線頻譜資源的效率,進而提高整體網絡的吞吐量。波束成形(beam forming)是天線技術與數字信號處理技術的結合,目的用于定向信號傳輸或接收。
收發兩端的終端完成波束成形訓練需要根據收發兩端的天線數目來確定時間,天線越多完成波束成形訓練的時間越長,在基站和終端之間需要進行波束訓練終端與終端之間也需要進行波束成形訓練的情況下,需要占用信道資源較多,在終端數目較多的情況下,會降低系統的頻譜使用率。
發明內容
本申請描述了一種終端與終端之間通信方法、裝置和系統。
一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終端與終端之間通信的方法,包括:網絡側設備調度終端同時進行上行波束訓練和邊鏈路波束訓練,首先為終端配置用于傳輸上行信息的第一時頻資源和用于傳輸邊鏈路(sidelink,SL)信息的第二時頻資源;終端接收到網絡側設備的指示信息后,在第一時頻資源上向網絡側設備傳輸用于進行上行波束訓練的上行信息,同時,在第二時頻資源上向另一終端傳輸用于進行邊鏈路波束成形訓練的邊鏈路信息。
一種可能的設計中,基于終端與終端之間進行同步的目的,終端向另一終端傳輸邊鏈路信息的第二時頻資源為邊鏈路同步信道(Sidelink Synchronization Channel,SSCH)。所述終端在該在邊鏈路同步信道上傳輸的邊鏈路信息為邊鏈路同步信息(SidelinkSynchronization Signal,SLSS),所述另一終端接收所述同步信息后,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是否與所述終端的同步。
另一個可能的設計中,基于終端與終端之間進行發現的目的,終端向另一終端傳輸邊鏈路信息的第二時頻資源為物理邊鏈路發現信道(Physical Sidelink DiscoveryChannel,PSDCH),所述終端在該物理邊鏈路發現信道上傳輸的邊鏈路信息為邊鏈路發現消息(Discovery Message),所述另一終端接收發現消息后,根據自身需求,選擇是否進行發現反饋。
再一種可能的設計中,基于終端與終端之間進行同步和發現的目的,終端向另一終端傳輸邊鏈路信息的第二時頻資源為邊鏈路特定信道,所述終端在該在邊鏈路特定信道上傳輸的邊鏈路信息為邊鏈路同步信息和邊鏈路發現消息,所述另一終端接收所述同步信息和發現消息后,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是否與所述終端的同步和進行發現反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7399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