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竹纖維面料和羅布麻纖維面料的復合面料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073902.1 | 申請日: | 2017-02-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407407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17 |
| 發明(設計)人: | 尹美蘭 | 申請(專利權)人: | 海安潤德服裝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32B9/02 | 分類號: | B32B9/02;B32B27/02;B32B5/0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266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竹纖維面料 羅布麻纖維面料 羅布麻纖維 滌綸纖維 復合面料 竹纖維 面料 羅布麻面料 人體免疫力 人體機能 貼靠接合 吸濕透氣 玉米纖維 棉纖維 防臭 抑菌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竹纖維面料和羅布麻纖維面料的復合面料,包括:竹纖維面料和羅布麻纖維面料,所述竹纖維面料包括竹纖維、玉米纖維、滌綸纖維,所述羅布麻纖維面料包括羅布麻纖維、棉纖維、滌綸纖維,該面料至少由一層竹纖維面料和一層羅布麻面料貼靠接合而成。通過上述方式,本發明充分結合了竹纖維和羅布麻纖維的優點,使得該面料能夠提高人體機能,增強人體免疫力,同時又具有吸濕透氣、抑菌防臭的特點。
本發明涉及紡織面料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竹纖維面料和羅布麻纖維面料的復合面料。
竹纖維是從自然生長的竹子中提取的一種纖維素纖維,是繼棉、麻、毛、絲之后的第五大天然纖維。竹纖維與用棉、木制成的纖維相比,保持了原有的透氣性、吸濕性、染色性、懸垂性好的特點,纖維手感柔軟、韌性耐磨、光澤亮麗,同時又具有天然抗菌、抑菌、防臭和抗紫外線功能,竹纖維是一種能夠真正意義上的天然環保型綠色纖維。
羅布麻經研究發現羅布麻纖維中富含多種藥物成份,如黃酮類化合物、強心試、蕓香貳等多種氨基酸,其藥理作用有祛痰止咳、強心利尿、平喘、降血壓,降血脂,增加冠狀動脈流量,增加腎上腺素,抗炎擾過敏等。經臨床觀察結果對高血壓、慢性氣管炎有較好的防治功效,它還具有抑菌去病發射遠紅外線作用,它的纖維具有棉的柔軟,絲的光澤,麻的清爽,羅布麻纖維中的有效藥物成份通過機體體表孔竅穴位作用于經絡氣血,臟腑及胃部病灶,參入血液循環,使增厚變硬的血管壁恢復彈性,達到降血壓,提高機體機能的效果。
目前,市場上這種竹纖維跟羅布麻纖維的復合面料還很少見,不能充分滿足人們的需求。
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竹纖維面料和羅布麻纖維面料的復合面料,具有舒適、健康、環保等特點。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竹纖維面料和羅布麻纖維面料的復合面料,包括:竹纖維面料和羅布麻纖維面料,所述竹纖維面料包括竹纖維、玉米纖維、滌綸纖維,所述羅布麻纖維面料包括羅布麻纖維、棉纖維、滌綸纖維,該面料至少由一層竹纖維面料和一層羅布麻面料貼靠接合而成。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竹纖維面料采用的竹纖維、玉米纖維、滌綸纖維的混紡比例為3:4:3。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羅布麻纖維面料采用的羅布麻纖維、棉纖維、滌綸纖維的混紡比例為2:5:3。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該面料由一層竹纖維面料、一層羅布麻面料和一層竹纖維面料貼靠接合成三層面料。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該面料由一層羅布麻面料和、一層竹纖維面料和一層羅布麻纖維面料貼靠接合成三層面料。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一種竹纖維面料和羅布麻纖維面料的復合面料,充分結合了竹纖維和羅布麻纖維的優點,使得該面料能夠提高人體機能,增強人體免疫力,同時又具有吸濕透氣、抑菌防臭的特點。
圖1是本發明一種竹纖維面料和羅布麻纖維面料的復合面料的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的本發明一種竹纖維面料和羅布麻纖維面料的復合面料的另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各部件的標記如下:1、竹纖維面料,2、羅布麻纖維面料。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請參閱圖1和圖2,本發明實施例包括:
例一:
一種竹纖維面料和羅布麻纖維面料的復合面料,包括:竹纖維面料1和羅布麻纖維面料2,所述竹纖維面料1包括竹纖維、玉米纖維、滌綸纖維,所述羅布麻纖維面料2包括羅布麻纖維、棉纖維、滌綸纖維,該面料由一層竹纖維面料1、一層羅布麻面料2和一層竹纖維面料1貼靠接合成三層面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海安潤德服裝有限公司,未經海安潤德服裝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7390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