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整體葉輪雙列開槽插銑加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073711.5 | 申請日: | 2017-02-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24667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15 |
| 發明(設計)人: | 魏兆成;王敏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連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3P15/02 | 分類號: | B23P15/02 |
| 代理公司: | 大連東方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高永德;李洪福 |
| 地址: | 116024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整體 葉輪 開槽 加工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整體葉輪雙列開槽插銑加工方法,其特征包括:沿葉輪流道的兩側葉片規劃雙列插銑刀具軌跡;刀具軌跡排刀順序沿流道進出口方向;根據流道橫截面底部寬度確定刀具直徑并將流道分段,每個分段的流道橫截面底部寬度大于1倍刀具直徑,小于2倍刀具直徑;本發明方法與現有大進給層切加工方法相比,能夠提高整體葉輪粗加工效率50%以上,而且便于排除插銑頂刀,有效減少冗余刀具軌跡;本發明實施過程簡潔,便于CAM軟件集成,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機械加工及工具領域,涉及整體葉輪插銑加工,特別涉及到一種整體葉輪雙列開槽插銑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整體葉輪是離心壓縮機、渦輪發動機等透平機械的核心零部件,具有廣泛的應用背景。隨著科技發展和技術進步,透平機械的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提高葉輪加工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是各大透平機械公司競相追逐的目標。
切削加工是整體葉輪制造的主要方法,由于葉輪零件的幾何特點,其70%以上的工件材料需要去除,其中絕大部分要在粗加工階段去除,所以提高整體葉輪粗加工的效率至關重要。定位五軸銑削加工,俗稱3+2加工,是當前整體葉輪粗加工普遍采用的加工方法。該加工方法配合近些年發展成熟的大進給切削刀具,相比以前的五軸聯動端銑粗加工方法,能夠顯著地提高了整體葉輪粗加工的效率。
插銑加工是近十幾年剛剛興起的銑削加工技術,加工中刀具沿軸向做進給運動,利用底部切削刃進行加工。插銑加工與大進給層切加工相比,具有較小的徑向力和更好的切削穩定性。一些插銑技術成功應用的文獻報道表明,插銑加工能夠提高加工效率50%,甚至1倍以上。然而,由于插銑加工工藝尚處在發展中,已經報道的插銑加工技術大多只是介紹了如何實現插銑,未能以提高加工效率為基礎,深入探討插銑工藝的具體編排方法,排除冗余刀具軌跡。由于大進給層切加工技術已經發展的非常成熟,而且其加工效率已經達到一定的水平,因此若插銑工藝編排不合理,冗余刀具軌跡過多,則難以獲得期望的加工效率提升。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上述技術問題,針對整體葉輪插銑加工,提出一種雙列開槽插銑工藝編排方法,目的是精簡葉輪流道插銑的刀具軌跡,提高整體葉輪流道插銑加工的效率。
為達到以上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半開式整體葉輪雙列開槽插銑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獲得整體葉輪的CAD模型數據;
步驟二,獲得流道橫截面底部寬度數據。分析CAD模型,通過軟件測量等方法,獲得從出口到進口流道橫截面底部寬度變化的離散數據;
步驟三,確定插銑排刀方向。根據葉輪流道橫截面底部寬度,選擇一個直徑小于葉輪流道橫截面底部寬度最小值的刀具,借助CAM軟件平臺或利用高級計算機語言編程方法,沿流道中線規劃單列插銑刀具軌跡。通過切削仿真,判斷是從進口到出口還是從出口到進口排刀不產生頂刀,選擇無頂刀的方向作為插銑排刀方向。
步驟四,根據步驟三確定的插銑排刀方向,將葉輪流道沿進出口方向分成若干段,根據各分段的流道橫截面底部寬度選擇刀具尺寸。
若從流道出口端向進口端排刀,則以出口端作為第一分段起點,以大于分段起點流道橫截面底部寬度的50%且小于分段起點流道橫截面底部寬度的80%為原則,選定刀具直徑。根據選定的刀具直徑,將流道橫截面底部寬度等于1.02~1.05倍刀具直徑處作為第一分段終點,每個分段僅用一種刀具加工。再以第一分段的終點作為第二分段的起點,重復上述步驟,直至流道進口端。
若從流道進口端向出口端排刀,則以進口端作為流道第一分段起點,以小于分段起點流道橫截面底部寬度的98%且大于分段起點流道橫截面底部寬度的50%為原則,選定刀具直徑。根據選定的刀具直徑,將流道橫截面底部寬度等于1.4~1.6倍刀具直徑處作為第一分段終點,每個分段僅用一種刀具加工。再以第一分段的終點作為第二分段的起點,重復上述步驟,直至流道出口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連理工大學,未經大連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7371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