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河道原位凈化及生態修復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070011.0 | 申請日: | 2017-02-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46339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2-21 |
| 發明(設計)人: | 陳開寧;古小治;馬書占;黃蔚;劉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02F3/00 | 分類號: | C02F3/00;C02F3/32;C02F3/34;C02F7/00;C02F11/00 |
| 代理公司: | 江蘇致邦律師事務所 32230 | 代理人: | 徐蓓;尹妍 |
| 地址: | 210008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河道 原位 凈化 生態 修復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河道原位凈化及生態修復方法,適用于內源污染嚴重的黑臭河道的黑臭消除、水質提升及生態修復工程,本發明的方法將河水抽干、曝曬底泥,通過自然氧化消除內源污染物,曝曬后的底泥上覆蓋粘土、翻耕、繼續曝曬,進一步削減內源污染物,利用曝曬后的底泥修筑岸坡形成具有一定坡度的緩坡,繼續曝曬,河底安裝微孔曝氣設備,河道中間利用漂浮植物技術,待水位恢復后在修筑的緩坡上種植挺水植物,將污水在流動過程中得到凈化,原位消除污染物,從而實現河道底泥原位處置和水質提升,減小工程成本,提高處理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底泥處置、污水治理、生態修復等技術,特別是黑臭河道原位凈化技術和生態修復技術,屬于環境保護、生態修復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近年來,我國正在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2015年發布了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心“水十條”,要求到2020年,全國水環境質量得到階段性改善,污染嚴重水體較大幅度減少,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均控制在10%以內;到2030年,全國七大重點流域水質優良比例總體達到75%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總體得到消除。然而目前我國水污染問題仍然突出,河道黑臭現象普遍。因此,要實現上述目標,我國目前迫切需求河道水質改善和黑臭水體消除的技術與方法。
近幾年,我國在十分重視黑臭河道的治理,科研人員致力于治理技術的研究并投入實踐,如201610320572.7專利文獻公開了制備原料為:CaO2、MgO2、凹凸棒粘土、EM菌干粉、納米二氧化鈦的各種原材料分別進行特定步驟的預處理,然后按照特定比例均勻混合后,形成粉末狀的材料可與河道底泥混合削減河道內源污染。201610316764.0專利文獻公開了利用底泥本身作為修復劑輔料,首先經過反硝化改性富集大量反硝化細菌,然后添加活性炭,再配合以聚乙烯醇、海藻酸鈉作為緩釋劑、以海藻酸鈉作為包衣劑,制作而成硝酸鈣緩釋顆粒消除底泥黑臭污染,具有高效、環保的特點。專利發明201620007705.0提供了一種聯合處理黑臭河道中污水和底泥的裝置,包括相互鄰接的好氧MBBR反應池和河道底泥發酵耦合反硝化池,好氧MBBR反應池通過進水泵引入河道污水,并通過溢流口與河道底泥發酵耦合反硝化池相連通;河道底泥發酵耦合反硝化池通過進泥泵引入河道底泥,并通過自流口與二沉池相連通;好氧MBBR反應池內設有降解有機物的懸浮填料;河道底泥發酵耦合反硝化池內設有產酸細菌和反硝化細菌。然而,大多數河道底泥治理專利技術過多依靠投加修復材料或是制備修復材料來削減內源污染,對河道底泥進行原位處置技術較少。專利發明201310326224.7提供了一種黑臭河道治理及恢復方法,包括主要步驟是河道截污排污、河道清淤、測量放線、坡面修整、鋪設植物墊、灌水及人工管養河道一年。201610006876.6專利文獻公開了通過底層微曝氣和沉水植物改善黑臭河道水質的方法,利用底層微曝氣改良黑臭河道污染底泥,控制底泥污染物釋放,輔助沉水植物生長,削減氨氮;同時根據植物的季相變化,利用伊樂藻-苦草組合建立常綠型沉水植被,并配植伴生種為金魚藻、穗花狐尾藻、輪葉黑藻,建立穩定的沉水植被,達到改善河道水質的目的。專利發明201610541590.8提供了一種處理黑臭河水的修復方法,主要包括排污口截污處理、曝氣及水體凈化處理、底泥沉積物的回收及處理、生態植被種植、建立河岸棧道,并以棧道護欄建立水培走道等步驟實現對黑臭水體的修復。上述可知,目前被廣泛使用的技術有底層曝氣、生態浮床等,然而大多數技術的運用需要先采取截污措施或是河道清淤,不能實現完全的原位凈化處理。
鑒于上述技術背景,針對城鎮及農村河道底泥污染嚴重或是排污主管的截污施工有難度河道的黑臭治理工程,發明了一種河道底泥原位處置與水質提升及生態修復方法,無需河道清淤的情況下實現河道底泥原位處置與修復,然后利用物理曝氣、植物凈化和微生物結合的方式對污水進行凈化處理,具有效果長久穩定,工程量小,對環境友好等特點。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實現河道底泥原位處置與修復,同時在河道內原位消除污染物,適用于底泥污染嚴重的黑臭河道的黑臭消除、水質提升及生態修復工程。
本發明的上述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7001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