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電子變速角度感應結構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710069227.5 | 申請日: | 2017-02-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394511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3-17 |
| 發(fā)明(設計)人: | 母學智;張桂榮;簡吉明;張重仁 | 申請(專利權)人: | 臺灣微轉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M25/08 | 分類號: | B62M25/08 |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李昕巍;鄭特強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子 變速 角度 感應 結構 | ||
本發(fā)明提出一種電子變速角度感應結構,其包括一轉轍單元、一驅動單元與一感應單元。轉轍單元具有一連桿機構。驅動單元定位于轉轍單元上;驅動單元定義一動力傳輸路徑、與動力傳輸路徑之外的一非動力傳輸路徑;驅動單元沿動力傳輸路徑輸出動力,以驅使連桿機構產生動作,且驅動單元于動力傳輸路徑上具有一蝸輪。感應單元連接驅動單元、且位于非動力傳輸路徑;感應單元包括與該動力輸出軸同步轉動的一感測齒輪、以及一傳感組件檢測感測齒輪的轉動角度。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自行車的撥鏈器,尤其涉及一種具有高解析度的電子變速角度感應結構。
背景技術
由于撥鏈器通常具有相當小的運動范圍,為了更能及時的因應路況,更精確地確認撥鏈器的位置,自行車業(yè)界對撥鏈機構的電控精確度越來越要求,例如,中國臺灣專利申請第I247711號“自行車電撥鏈器”直接將一數位感測器設在馬達21輸出軸上,但馬達21輸出軸直接產生的驅動力尚須通過減速齒輪組件22后輸出一真正驅動力,再由真正驅動力計算撥鏈器的移動位置。換句話說,馬達21輸出動力與真正驅動力間屬于降轉速的關系,從馬達21的輸出動力到撥鏈器的移動位置,需經特定換算而非直接測得的絕對位置,且撥鏈器所需求的轉數與角度均將低于數位感測器所檢測的轉數與角度,將使減速齒輪組件22作功較多,不僅容易產生磨耗、且降轉速換算的轉數與角度,其解析度較低。
美國專利申請第US5480356號“Speed Change Device for Bicycles”提供一馬達21整合一減速齒輪來驅動螺桿、以及一編碼器32可檢測螺桿的轉角,然而此設計將使每個檔次之間僅差距約7~8度,相對需選擇公差小、精度高的檢測器,制作成本相對高。
中國專利申請第CN100372730C號“自行車部件的齒輪減速設備”,則是為方便拆卸維修,將減速機構與位置傳感器整合為單一裝置,同樣未對解析度的提高有所著墨。
因此,業(yè)界亟待能夠提出一種兼顧高精度與較低成本的角度感應結構。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子變速角度感應結構,能兼顧高精度與低成本。
為此,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電子變速角度感應結構,包括一轉轍單元、一驅動單元以及一感應單元。轉轍單元具有一連桿機構。驅動單元設于轉轍單元上;驅動單元定義一動力傳輸路徑,并沿動力傳輸路徑輸出動力,驅使連桿機構產生移動;驅動單元于動力傳輸路徑上至少包括一動力輸出軸。感應單元連接至驅動單元,,且該感應單元位于該動力傳輸路徑之外;該感應單元包含與該動力輸出軸同步轉動的一感測齒輪,以及一傳感組件,以檢測該感測齒輪的轉動角度。
通過前述結構,感應單元設置在動力傳輸路徑以外,能夠使解析度進一步提高,同時降低減低磨耗的機會,并得以兼顧成本,達到迅速變速、精準微調的功效。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電子變速角度感應結構的立體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電子變速角度感應結構的立體分解圖;
圖3為圖2中驅動單元與感應單元另一角度的示意圖;以及
圖4為本發(fā)明的電子變速角度感應結構的方塊圖。
【符號說明】
轉轍單元 10
基座 11 連桿機構 12
驅動單元 20
馬達 21 減速齒輪組件 22
蝸桿 23 蝸輪 24
動力輸出軸 2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臺灣微轉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臺灣微轉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6922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