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固定槳組件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067763.1 | 申請日: | 2017-0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585978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11 |
| 發明(設計)人: | 高建民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高巨創新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4C27/35 | 分類號: | B64C27/35;B64C27/0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博銳專利事務所 44275 | 代理人: | 張明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固定 組件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固定槳組件,包括槳、第一卡扣、第二卡扣、彈簧、底座和電機,所述槳包括槳葉以及與槳葉一體成型的槳葉連接座,所述槳葉連接座的兩側分別設置有一對卡鉤,且所述兩對卡鉤分別與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相配合;所述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可活動的設置于所述底座上,且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之間抵接有所述彈簧;所述底座與所述電機緊固連接。該固定槳組件結構緊密,當槳葉連接座的卡鉤卡持于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時,所述彈簧能夠提供彈力使卡鉤與第一卡扣、第二卡扣的卡接保持牢固,在飛行過程中不會出現松脫;當需要取下槳時,只需壓縮所述彈簧,即可使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脫離所述卡鉤,拆卸非常方便。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飛行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固定槳組件。
背景技術
目前,無人機技術發展迅速,因其便攜、易用、操作靈活等優點,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槳葉組件作為無人機主要的動力來源,承受著機體的絕大部分載荷。目前槳葉主要依靠槳帽將其固定在電機軸上,但由于槳葉與電機的轉速很高,機體在運動過程中的振動非常大,從而可能導致螺紋松動或者損壞,最終導致機體事故。此外,在拆卸和安裝槳葉時,操作不方便,且容易導致螺紋受損,使槳葉與電機的連接更不緊密,加大事故風險。為了減少上述原因造成的機體事故,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致力于開發一種連接牢固的固定槳組件。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槳葉拆裝方便、槳葉與電機之間的連接可靠不易松脫的固定槳組件。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固定槳組件,包括槳、第一卡扣、第二卡扣、彈簧、底座和電機,所述槳包括槳葉以及與槳葉一體成型的槳葉連接座,所述槳葉連接座的兩側分別設置有一對卡鉤,且所述槳葉連接座兩側的卡鉤分別與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相配合;所述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可活動的設置于所述底座上,且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之間抵接有所述彈簧;所述底座與所述電機緊固連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該固定槳組件將槳、卡扣、底座和電機依次連接,從而實現槳與電機的緊密固定,當槳葉連接座的卡鉤卡持于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時,所述彈簧能夠提供彈力使卡鉤與第一卡扣、第二卡扣的卡接保持牢固,在飛行過程中不會出現松脫;當需要取下槳時,只需向內按壓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即可使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脫離所述卡鉤,拆卸非常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固定槳組件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固定槳組件的爆炸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固定槳組件的槳的背面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固定槳組件的第一卡扣的剖視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固定槳組件的底座與卡扣配合時的結構示意圖。
標號說明:
1、槳;11、槳葉;12、槳葉連接座;13、卡鉤;2、第一卡扣;
21、定位凸起;22、階梯狀通孔;3、第二卡扣;4、彈簧;5、彈簧軸;
6、螺釘;7、底座;71、定位孔;72、底座通孔;73、導向件;74、凸條;
8、底座套;9、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內容、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予以說明。
本發明最關鍵的構思在于:槳1與兩個可活動的卡扣連接,兩個卡扣之間設置有彈簧4,通過彈簧4的壓縮或伸長,可實現槳1的拆卸或固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高巨創新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高巨創新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6776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