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需量反應服務系統控制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067410.1 | 申請日: | 2017-02-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46565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15 |
| 發明(設計)人: | 黃偉;薛清益;廖國凱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29/08 | 分類號: | 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廣州粵高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隆翔鷹 |
| 地址: | 中國臺灣桃***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反應 服務 系統 控制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需量反應服務系統控制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可提高需量反應要求成功率的需量反應服務系統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電力公司亦面臨了供電上的困境,其包含難以新建電廠,故需量反應(Demand response)為解決用電困境的潛力機制。其中,在面對一般住戶或用電量相較高耗能工業低的用電戶,其能源管理系統多為僅適用于單一用戶或鄰近地區的小區,因此用電量難以整合,需量反應效益難以呈現。
能源管理系統的需量反應在臺灣境內大多是因電力公司要求高用電戶降載應運而生,然而卻缺少自動化管理機制,不但無法通過云端管理方式整合散落各地的數千個以上的用電戶,提高需量反應的效益,也不能借由網頁用戶接口(UI)讓用電戶設定可卸除的設備、用電量、卸除等級分類等信息,提供分區卸除功能。
然而,如能通過用戶群代表(Aggregator)來整合企業、工廠、政府單位或小區大樓等用電戶,即可積少成多進而發揮需量反應的效用。若能再搭配儲能控制系統,借由雙向換流器(Bi-direction inverter)控制充放電,如電動車充電站或電信機房儲能系統等,又可再大幅提高需量反應要求成功率。
發明內容
有鑒于上述現有技術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種需量反應服務系統控制方法,以整合散落各地的數千個以上的用電戶來提高需量反應的效益。
本發明的需量反應服務系統控制方法包含下列步驟:接收需量反應命令;判斷需量反應命令的用戶、區域及需量;判斷區域內的可卸負載是否符合需量反應命令;若不符合,判斷是否使用儲能系統;以及若判斷要使用儲能系統,發送參與需量反應事件并調整負載。
承上所述,依本發明的需量反應服務系統控制方法,其可具有一個或多個下述優點:
1.為減少電力公司尖峰用電,降低建置備載容量成本,通過云端能源管理系統(用戶群代表)整合分布各地的企業、工廠、政府單位或小區大樓等用電戶,可積少成多發揮需量反應的效用,并搭配儲能系統控制,提高需量反應要求成功率。
2.借由云端能源管理平臺匯整坐落各地的用電戶,可解決傳統區域性能源管理系統控制模式。再通過控制網關與控制器借由有線或無線網絡監控用電戶設備,執行需量反應事件,卸除用電戶所設定可卸除設備,并在借由電力公司回饋金額,依照各用電戶卸除容量比例進行分配回饋。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需量反應服務系統控制方法的系統架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需量反應事件管理模塊的控制流程圖。
圖3為本發明的儲能系統評估的流程圖。
圖4為本發明的用電預測模塊的流程圖。
附圖標記說明
1 需量反應事件管理模塊;
2 儲能系統經濟評估模塊;
3 需量反應事件通訊模塊;
4 需量預測模塊;
5 用戶及設備管理模塊;
6 入口網站;
7 需量反應管理服務器;
S201~S212 步驟流程;
S301~S306 步驟流程;
S401~S405 步驟流程。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的說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發明。但是本發明能夠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來實施,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不違背本發明內涵的情況下做類似改進,因此本發明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的限制。
請參閱圖1,其為本發明的需量反應服務系統控制方法的系統架構示意圖,其包含:需量反應事件管理模塊1、儲能系統經濟評估模塊2、需量反應事件通訊模塊3、需量預測模塊4、用戶及設備管理模塊5以及入口網站(WebPortal)6。
本發明利用需量反應事件通訊模塊3接收來自電力公司或電力調度中心的需量反應管理服務器(Demand Response Automation Server,DRAS)7的需量反應命令,借由需量預測模塊4預測所管理用戶其用電量及卸除量是否可符合需量反應命令。當不足時使用儲能系統經濟評估模塊2判斷是否以儲能系統提供不足的電量,并使用需量反應事件管理模塊1統計各用戶的電量,并判斷需卸除量。最后借由用戶及設備管理模塊5控制將卸除命令送至控制網關(實體或虛擬)及控制器以控制實際負載。借由調整或關閉降低負載用量,其中用戶可通過入口網站(WebPortal)6設定其可控負載設備及參與時段設定,并可確認參與量及獲得補助金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6741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